时间: 2025-05-05 12:3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8:05
青玉案·苍梧
作者:曾廉 〔清代〕
飞花不下潇湘浦。只转向苍梧去。
渺渺苍梧多碧雾。两堤芳草,重重烟树。
莫问苍梧路。昔年曾与重华晤。
咫尺苍梧隔前渡。满耳猩猩还鬼语。
空山流水,石堂天暮。记得陈辞处。
这首词描写的是飞舞的花瓣没有飘落在潇湘的岸边,而是转向了苍梧山。苍梧山上弥漫着青色的雾气,两岸的芳草丛生,烟雾缭绕。不要问通往苍梧的路,往昔我曾和重华相会在这里。如今咫尺苍梧却隔着前面的渡口,耳边似乎还回荡着猩猩和鬼怪的低语。空旷的山中流水潺潺,石堂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幽静。回忆起那时的陈词佳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曾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词作。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某次游历苍梧时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朋友重华的思念。
这首词在意象的构建上,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开篇以“飞花不下潇湘浦”引入,给人一种轻快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仿佛在追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接着,词人描绘了苍梧的景象,渺渺的碧雾和两岸的芳草,形成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词中“莫问苍梧路”一语,传达了对过去的无奈与感慨,仿佛在说,无论路途如何,心中那份情感依然无可替代。
在情感的表达上,词人将对重华的思念与苍梧的美景相结合,使得情感更为深厚。“咫尺苍梧隔前渡”则展现了一种近在咫尺却难以相见的无奈,仿佛在述说着人生的无常与冷暖。“满耳猩猩还鬼语”则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表现了诗人在幽静的山中对过往的思索与回忆。
总体而言,这首词在意象的营造、情感的抒发上都表现得极为细腻,体现了清代词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重华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曾廉
C. 杜甫
词中提到的“重华”指的是:
A. 一种花
B. 古代神话人物
C. 一座山
“满耳猩猩还鬼语”中的“猩猩”最可能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一种鸟类的叫声
C. 一种神秘生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