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1:24
原文展示: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白话文翻译:
旅人在路上匆匆忙忙,春天的气息又温暖而融洽。
农田里传来蛙鸣声,归途上草色盎然。
独自感到惭愧在谷雨时节,尚未感受到温暖的春风。
子玉(崔使君)与我一同离去,想必对我的思念是无尽的。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朴(约738—798年),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河南,曾任职于朝廷。周朴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值农忙时节,表达了诗人因旅途而无法及时参与农事的惭愧,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歌鉴赏: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与表达友情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旅人游汲汲”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描绘出一种急促而又向前的旅途状态,给人以动感。紧接着“农事蛙声里”,将视线转向田间地头,春天的气息与农事的繁忙交织,生动展现了农村的春日景象。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一句,表达了诗人因旅途而无法参与农事的惭愧,显示出对自然时节的敏感与对生活的责任感。这种惭愧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自己处境的反思。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友人的思念,表达出即使身处异地,心中对友人的惦念与情感依然深厚。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层联系。诗人以春天作为背景,借助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幽远的思念,令人倍感亲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个诗歌表现了对春天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哪个?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什么?
“农事蛙声里”中的“蛙声”主要指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周朴的诗更偏向于自然与人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