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3:27
怀张为、周朴
作者:贯休 〔唐代〕
张周二夫子,诗好人太癖。
更不过岭来,如今头尽白。
人传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又到处即闭户,逢君方展眉。
不知是不是,若是即大奇。
我又闻二公,心与人不同,
一生常在寂寞中。
有时狂吟入僧宅,
锦囊鸟啼荔枝红。
有时冥搜海山脑,
珊瑚枝动日杲杲。
圣君在上知不知,
赤面浊醪许多好。
怀念张和周这两位先生,他们的诗才和人品都极为出众。
他们不再过山岭,现在两鬓已经斑白。
人们传说禹的力量无处不在,而河水却向西流淌。
无论身处何地都将门紧闭,见到您时才微微展颜。
不知道这是不是,若真是,那实在是个奇事。
我听说这两位先生,内心与别人不同,
一生都常处于孤独之中。
有时在僧舍中狂吟,
锦囊鸟鸣声中荔枝红透。
有时深思海山,
珊瑚枝随阳光摇曳。
圣明的君主在上,会不会知道这些呢?
红脸醉饮许多美酒。
作者介绍
贯休(830年-912年),字子长,号无尽,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贯休的诗以其洒脱的风格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怀念两位已逝的诗人张九龄和周弘正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与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独白,展现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怀念张周二位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与友谊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直白地称赞了张周的诗才与人格,紧接着用“头尽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年华的老去,传达了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世事的观察,运用“禹力”和“河声”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暗示了即使有才华,也难以逃避岁月的无情。
“心与人不同”的表达,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坚持。诗人在追求自我与世俗的抗争中,感受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而“狂吟入僧宅”则展现了他对诗的狂热与对自由的渴望。最后几句则用“圣君在上”引入对社会的反思,质疑权势者是否理解底层人民的苦乐。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孤独的深切思考,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认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体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辨与生活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张周二夫子的诗才被称赞为:
A. 无与伦比
B. 诗好人太癖
C. 饮酒作乐
诗中提到的“禹力”象征着:
A. 努力工作
B. 自然的力量
C. 诗人的孤独
诗人对张周二公的内心感受是:
A. 喜悦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