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3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8:56
贵溪小隐岩
出郭无多路,斯山遂觉深。
四时全雨色,长夏逼秋心。
野馔分僧供,残碑与客寻。
谁能容小隐,弭节愧登临。
出城不远便是这座深山。
四季总是雨色,绵长的夏季让人感到秋意逼近。
田野的美味供给僧人享用,残存的碑刻让客人去探寻。
谁能容忍这样的隐士,看到我登高望远,感到羞愧呢?
作者介绍:黎士弘,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诗中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贵溪小隐岩》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出郭无多路,斯山遂觉深”,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山中世界,仿佛可以感受到远离尘世的清幽。接下来的“四时全雨色,长夏逼秋心”,诗人以雨色来描绘四季的变化,展现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季节的轮回与内心的感触。
“野馔分僧供,残碑与客寻”,诗人在这里引入了生活的细节,野外的食物与破旧的碑刻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隐居生活的朴素与宁静。最后一句“谁能容小隐,弭节愧登临”,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自我认识以及对世俗的反思,隐士的境界与世俗的标准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引发了读者对隐逸与名利之间关系的深思。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出郭无多路”意指什么?
“四时全雨色”中的“雨色”主要象征什么?
“谁能容小隐,弭节愧登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