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6:16
原文展示:
汗血嘶风草正青,眼中万马斂春坰。檄书纵不烦师鲁,荐藁犹当出古灵。杜若扶疏明远渚,荼蘼猗靡馥中庭。天梯行遍乌奴去,到手深杯莫暂停。
白话文翻译:
汗血宝马在风中嘶鸣,草原上的草正青翠。眼前万马在春日的原野上收敛。即使檄书不需烦劳师鲁,荐藁也应当出自古灵。杜若在远处的水边茂盛,荼蘼在中庭香气四溢。走过天梯,前往乌奴,手中的深杯不要停歇。
注释:
- 汗血:指汗血宝马,古代传说中的名马。
- 嘶风:马在风中嘶鸣。
- 斂春坰:收敛在春日的原野上。
- 檄书: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 师鲁:指古代的贤人。
- 荐藁:荐举的草稿。
- 古灵:古代的灵物或灵气。
- 杜若:一种植物,常用于诗词中象征高洁。
- 扶疏:茂盛的样子。
- 荼蘼:一种植物,花香气浓郁。
- 猗靡:茂盛而美丽。
- 天梯:比喻艰难的道路或高耸的山路。
- 乌奴:地名或人名,具体不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洪咨夔在游历或公务途中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草原的壮丽画面。首句“汗血嘶风草正青”,通过“汗血”和“嘶风”两个动词,赋予了草原以生命力和动感。接下来的“眼中万马斂春坰”,进一步以万马奔腾的景象,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勃勃。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和比喻,如“檄书纵不烦师鲁”和“荐藁犹当出古灵”,显示了作者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最后两句“天梯行遍乌奴去,到手深杯莫暂停”,则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坚定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汗血嘶风草正青”:通过“汗血”和“嘶风”两个动词,描绘了草原上马匹的生动景象,同时“草正青”点明了春日的时节。
- “眼中万马斂春坰”:以万马奔腾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勃勃。
- “檄书纵不烦师鲁”:运用典故,表达了即使不需要烦劳古代贤人,也能完成任务的自信。
- “荐藁犹当出古灵”:继续运用典故,表达了荐举之事应当出自古代的灵气。
- “杜若扶疏明远渚”:通过“杜若”和“扶疏”两个词,描绘了远处水边的茂盛景象。
- “荼蘼猗靡馥中庭”:以“荼蘼”和“猗靡”两个词,描绘了中庭花香的浓郁。
- “天梯行遍乌奴去”:通过“天梯”和“乌奴”两个词,表达了旅途的艰难和目的地的遥远。
- “到手深杯莫暂停”:以“深杯”和“莫暂停”两个词,表达了旅途中的坚定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汗血嘶风”比喻马匹的生动景象,“天梯”比喻旅途的艰难。
- 拟人:如“万马斂春坰”赋予了万马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杜若扶疏明远渚,荼蘼猗靡馥中庭”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草原的壮丽景象和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作者的自信和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 汗血:象征名马,赋予草原以生命力。
- 万马:象征春日的生机勃勃。
- 杜若:象征高洁,描绘远处水边的茂盛景象。
- 荼蘼:象征花香,描绘中庭的浓郁香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汗血”指的是什么?
A. 名马 B. 草地 C. 风 D. 春天
- “天梯行遍乌奴去”中的“天梯”比喻什么?
A. 高山 B. 艰难的道路 C. 名马 D. 春天
- 诗中的“荼蘼”象征什么?
A. 高洁 B. 花香 C. 名马 D. 春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日景色,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居景色,表达隐逸之情。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次程岳州廷迈春行昨访天梯佛龛今约乌奴》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日景色,但洪诗更多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而杜诗则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宋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