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虫鸣

《虫鸣》

时间: 2025-07-28 17:35:22

诗句

叶落秋水冷,众鸟声已停。

阴气入墙壁,百虫皆夜鸣。

虫鸣催岁寒,唧唧机杼声。

时节忽已换,壮心空自惊。

平明起照镜,但畏白发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5:22

原文展示:

虫鸣
作者:欧阳修 〔宋代〕

叶落秋水冷,众鸟声已停。
阴气入墙壁,百虫皆夜鸣。
虫鸣催岁寒,唧唧机杼声。
时节忽已换,壮心空自惊。
平明起照镜,但畏白发生。


白话文翻译:

《虫鸣》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写道,随着树叶的飘落,秋水变得冰冷,鸟儿的鸣叫声也停止了。阴冷的气息渗入了墙壁,百虫在夜里不停地鸣叫。虫鸣声催促着岁月的寒冷,机杼声也伴随着虫鸣在夜里响起。时节转瞬即逝,壮志未酬的心情让人感到惊慌。清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诗人只能惧怕白发的到来。


注释:

  • 叶落秋水冷: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河水也变得寒冷,表现出秋天的萧瑟。
  • 众鸟声已停:鸟儿的鸣叫声已然消失,暗示自然界的宁静与凋零。
  • 阴气入墙壁:阴冷的气息渗透到墙壁中,表现出秋冬交替时的寒意。
  • 百虫皆夜鸣:数以百计的虫子在夜里鸣叫,增强了夜晚的寂静和孤独感。
  • 虫鸣催岁寒:虫鸣声伴随着寒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 唧唧机杼声:形容织布机的声音,象征着勤劳与生活的继续。
  • 时节忽已换:时节瞬息万变,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
  • 壮心空自惊:指壮志未能实现,空自感到惊慌与不安。
  • 平明起照镜: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镜子,象征着自省与觉悟。
  • 但畏白发生:惧怕头发变白,象征着衰老和时间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文学上以散文和诗词著称,尤其擅长骈文和古诗。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虫鸣》创作于宋代的秋季,正值时节变换之际,诗人面对自然的变化,内心产生了对时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忧虑与思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及人们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虫鸣》是一首典型的写秋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叶落秋水冷,众鸟声已停”就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静、萧索的基调,树叶的飘落和鸟声的消失,象征着生命的逝去和时间的无情流逝。接着,诗人描绘了阴冷的气息和虫鸣声,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孤独感。

虫鸣声在诗中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岁月流逝的催促,提醒着诗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此时,机杼声的出现则将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现了生活的继续与人们的奋斗。在时节的变换中,诗人感到壮志未酬,内心充满惊慌,这种情感在“平明起照镜,但畏白发生”中达到高潮,诗人对衰老的恐惧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交织在一起,极具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欧阳修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诗中饱含的情感和哲理,让这首诗成为了传世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叶落秋水冷: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2. 众鸟声已停:自然界的安静反映了内心的孤独。
  3. 阴气入墙壁:表现出阴冷的环境与人心的寒意。
  4. 百虫皆夜鸣:虫鸣声增强了夜晚的孤寂感。
  5. 虫鸣催岁寒:虫鸣的声音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
  6. 唧唧机杼声:生活的继续与勤劳的象征。
  7. 时节忽已换:时光流逝,感叹时节的变化。
  8. 壮心空自惊:对未能实现理想的自责与惊慌。
  9. 平明起照镜:清晨的反思,内心的觉悟。
  10. 但畏白发生:对衰老和时间无情的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虫鸣声比作岁寒的催促,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受。
  • 拟人:虫鸣声被赋予催促岁月的作用,生动形象。
  • 对仗:如“众鸟声已停”与“百虫皆夜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季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流逝、时光无情的深刻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惶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叶落: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2. 鸟声: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鸟声的消失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3. 虫鸣:夜晚的虫鸣声,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4. 机杼声: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继续,表现出人们的勤劳与奋斗。
  5. 白发生: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众鸟声已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生机盎然
    B. 孤独与萧条
    C. 欢乐与兴奋

  2. “虫鸣催岁寒”中的“虫鸣”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3. 诗人对“白发生”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害怕与恐惧
    C.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时间和亲情的思考,虽然情感基调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切,但更倾向于对家乡的怀念和个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欧阳修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虫鸣》这首诗的全面解析和学习材料,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还家 与方稚川 挽乐全宋丈二首 次韵宋永兄白发 御赐阁额二首 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广东宪十绝 久雨阻西郊之游 黄宪生朝三首 春雨中会西山佛迹 戏集老杜句再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阳关三迭 单人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要利盗名 娆恼 犬牙相错 乙字旁的字 一通 堂除 口字旁的字 中流一壶 鹿独 小字头的字 包含母的词语有哪些 捉鼠拿猫 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丰屋之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