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21
谢道友拄杖
作者: 齐己 〔唐代〕
剪自南岩瀑布边,寒光七尺乳珠连。
持来未入尘埃路,乞与应怜老病年。
欹影夜归青石涧,卓痕秋过绿苔钱。
他时携上嵩峰顶,把倚长松看洛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南岩瀑布边剪下来的寒光七尺的水珠,象征着清凉与纯洁。诗人拿着这些水珠还未踏入尘世的道路,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怜悯,尤其是对自己这位年老多病者的关照。夜晚,诗人倾斜着身影归来时,映照在青石涧边,秋天的痕迹已在绿苔上留下了痕迹。将来有一天,他希望能带着这些水珠登上嵩山的顶峰,倚靠在长松树下,俯瞰洛川的美景。
作者介绍:齐己(约704年-770年),唐代诗人,生于今四川,法名齐己,号青原,曾任职于寺庙,以诗和禅著称。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宁静,反映了对生命、岁月的思考与感慨。
《谢道友拄杖》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人生感悟的诗作。开篇以“剪自南岩瀑布边”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迅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脱俗的境界。七尺的寒光、乳珠般的水珠,不仅让人感受到水的清凉,也暗示着诗人的纯真与渴望。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逃避与对他人关爱的期待,体现了老年人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对生命短暂、岁月无情的感慨。通过“欹影夜归”和“卓痕秋过”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我反思的状态,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倾诉着生命的沉重与渴望。最后,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与友人一起攀登高峰,俯瞰自然的壮丽,构成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对人生的沉思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从哪里剪下了水珠?
A. 北山
B. 南岩瀑布
C. 西山
“乞与应怜老病年”中的“乞”意为:
A. 请求
B. 拒绝
C. 给予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的是:
A. 洛川的美景
B. 瀑布的声音
C. 朋友的笑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的《谢道友拄杖》与王之涣的《登高》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友谊与孤独的结合,后者则是在高峰之上对人生的感慨。两首诗共同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自然情怀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