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0:24
何峰触石湿苔钱,
便逐高风离瀑泉。
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
千寻有影沧江底,万里无踪碧落边。
长忆旧山青壁里,绕庵闲伴老僧禅。
在湿滑的苔藓上,山峰与岩石相接,
随高风而去,远离那飞流的瀑布。
在深处静卧,真可谓隐逸之人,上面走过的则是神仙。
千寻之下,沧江底下有影,
而万里之远,碧空之边却无踪影。
我常怀念那座青壁环绕的旧山,
在庵堂中悠闲地伴着老僧打坐禅修。
诗中提到的“神仙”与“隐逸”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超脱与自由的向往。隐士与神仙的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描绘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强调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齐己(约780年—849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归真,陕西人,晚唐著名的禅宗诗人,擅长写山水诗和禅诗。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与禅宗思想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看云》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齐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诗中描绘了山水之间的闲适与宁静,反映了他对自然和心灵深处的追求。
《看云》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隐逸生活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传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诗的开头“何峰触石湿苔钱”,营造出一种清新的自然氛围,湿润的苔藓和巍峨的山峰相映成趣,体现了环境的清幽。接着,诗人描绘了高风吹来的情景,意象中融入了飞流的瀑布,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接下来的“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则将隐逸的主题进一步深入,隐士的形象与神仙的意象相结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向往那种超脱尘世的存在,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千寻有影沧江底,万里无踪碧落边”,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描绘了水深与天远的意境,表现了人的渺小与自然的浩瀚。最后两句“长忆旧山青壁里,绕庵闲伴老僧禅”,则引入了个人情感的回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情感基调。
整体上看,齐己的这首《看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追索与对心灵宁静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高度关注。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寻求内心宁静的理想追求。
诗中提到的“神仙”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超脱尘世的生活
C. 追求财富
答案:B
“千寻有影”这句中的“千寻”指什么?
A. 远方的山
B. 深邃的水
C. 空中的云
答案:B
诗人的隐逸生活与哪个理念相结合?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答案:A
此诗的写作风格与情感表达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值得细细品味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