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0:15
落景下高堂,进舟泛回溪。
谁谓筑居小,未尽乔木西。
远郊信荒僻,秋色有馀凄。
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
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
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
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
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睽。
吾村霭暝姿,异舍鸡亦栖。
萧条欲何适,出处无可齐。
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
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
落日的余晖洒在高楼上,我乘船游玩在回溪上。
谁说筑的居所小,依然未能覆盖西边的乔木。
远郊确实荒凉偏僻,秋色却显得格外凄凉。
峰顶的雪白皑皑,云层之上轻纱似的彩虹。
孩子们在两岸嬉戏,渔网和箭矢都被提起。
翻倒的荷叶杂乱无章,指引的路径变得模糊。
捕到的鱼已割去鳞片,采来的藕也不洗泥土。
人们总是追逐新鲜美味,物价低廉的事情已然分开。
我的村庄在薄雾中显得朦胧,异乡的鸡也在此栖息。
萧条的景象我该去哪里,出入都无处可齐。
衣服上见到新月,霜中走上旧地。
浑浊的酒刚刚酿熟,东城的鼓声震耳欲聋。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语言深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泛溪》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代,诗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诗中流露出对乡愁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泛溪》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生活的古诗,诗中以溪水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开篇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和高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随后的描绘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秋日的凄凉与乡村的荒凉,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
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杜甫将童趣与成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天真与现实的对比。孩子们在河岸边嬉戏,渔网在手中提起,这些画面充满了生活的生机。然而,紧接着描写的则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逐与物价的波动,从中可见民生的艰辛与社会的矛盾。
诗的最后几句,杜甫以自我反思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在“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既有对新生活的渴望,也有对过去的追忆,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人情冷暖与生活的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泛溪》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童戏”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诗中“浊醪自初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