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潘舍人画轴 其三

《次韵潘舍人画轴 其三》

时间: 2025-05-06 18:12:27

诗句

突兀是茅屋,摇兀是土桥。

看山看水去,忘饥付木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2:27

原文展示:

突兀是茅屋,摇兀是土桥。
看山看水去,忘饥付木瓢。

白话文翻译:

这茅屋显得很突兀,土桥摇摇晃晃。
不顾饥饿,欣赏着山水,手中只握着个木瓢。

注释:

  • 突兀:形容茅屋的出现显得很突兀,可能指环境的荒凉或屋子的简陋。
  • 摇兀:形容土桥的摇晃状态,给人一种不稳的感觉。
  • 木瓢:指用木头制成的瓢,通常用来盛水或食物,这里代表简单的生活方式。
  • 看山看水:指欣赏自然风光,表达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淲,字景甫,号山人,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其作品常蕴含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高雅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次韵潘舍人画轴》是韩淲应潘舍人之邀,依据其画作而作的诗。诗中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逃离尘嚣的心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单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开篇以“突兀”和“摇兀”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的简朴和自然的原始状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诗人在欣赏山水的过程中,似乎忘却了生活的烦恼与饥饿,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中的意象如茅屋和土桥,既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也反映了生活的朴素。通过“忘饥付木瓢”的表达,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表现了对自然的陶醉与沉浸。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给予读者一种心灵上的回归与放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突兀是茅屋:这里的“突兀”描绘了一种孤立、显眼的状态,茅屋在大自然中显得格外突出,给人一种安静而又孤独的感觉。

  2. 摇兀是土桥:土桥的“摇兀”形象地反映出桥的脆弱与不稳,暗示了自然与人造物之间的对比。

  3. 看山看水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强调了观察自然的乐趣。

  4. 忘饥付木瓢:表达了诗人在陶醉于自然中,以至于忘却了饥饿,体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对物质的淡泊。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突兀”与“摇兀”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茅屋和土桥作为意象,代表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田园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屋:象征着隐逸和清净的生活环境。
  • 土桥:代表着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同时暗示着生活的脆弱。
  • 山水:是自然的象征,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茅屋”给人的印象是: A. 富丽堂皇
    B. 简陋而突兀
    C. 古朴而典雅

  2. 诗人通过“忘饥”表达了什么? A. 对食物的渴望
    B. 对自然的陶醉与忘我
    C. 对生活的抱怨

  3.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拟人
    B. 对仗
    C.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
  • 《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与对内心情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韩淲诗文集》

相关查询

望灵寿致拜祖茔 雨中同邹德饭白云庵 次韵金元鼎新年七十 其一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因得小诗十首 次韵赵任卿至北苑二首 薄幸·送安伯弟 次韵赵公直题米元晖画轴 遗直堂六首 其三 题长春亭 和同僚贺雪应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霞冠 三撇旁的字 注玄尚白 包含援的词语有哪些 总集 韭字旁的字 文会 一波才动万波随 麥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皮带 壮心不已 面字旁的字 意前笔后 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名韟利鞚 输泻跳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