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12
赠四兄 其二
作者: 区大相 〔明代〕
昆山有良璧,连城剖见珍。
投君君不宝,委置同沙尘。
和氏既泣楚,蔺生复辞秦。
光辉常夜发,声价动强邻。
圣代饰瑚琏,胡弃清庙宾。
徒令被褐客,掩抑情不申。
愿言勿轻掷,识者需其人。
昆山出产美玉,连城剖开才能看见珍贵的光泽。
我将这玉投给你,你却不珍惜,任它与沙尘为伍。
和氏之玉曾让楚王流泪,蔺生也曾辞去秦国的官职。
它的光辉常在黑夜中闪耀,价值让强邻为之动心。
在盛世中装饰瑚琏,怎么能让人轻易抛弃清庙的宾客?
只会让身穿褐衣的客人,压抑心中情感无法表达。
我希望你不要轻易放弃,懂得它价值的人才需其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区大相,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清新,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为赠送给兄弟之作,表达对珍贵事物的珍惜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诚与价值观的关注。
《赠四兄 其二》通过昆山的美玉引入,表现了珍贵事物的不被珍惜所引发的惋惜。诗中以“昆山有良璧”开篇,直接点出玉石的珍贵,接着通过“投君君不宝”表达对兄弟的不满。这里的“君”不仅指兄弟,也暗含对人际关系的感慨,意在呼唤珍惜身边的美好。
接下来的句子提到和氏之玉和蔺相如,进一步引申出对于识人之道的思考,说明即使是再珍贵的东西,如果不被人识别和重视,也会被遗忘。诗人通过“光辉常夜发,声价动强邻”,强调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真正的价值总会引起他人的关注,这种坚持与认可是需要的。
全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对世界的失望与对兄弟的期望,结尾的“愿言勿轻掷,识者需其人”则是对理想的呼喊,期待能够找到真正懂得它的人。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通过对比与借代的手法,彰显了诗人的深刻思考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珍贵与被忽视的主题,通过对比与典故,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和氏之玉”象征什么?
“委置同沙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愿言勿轻掷,识者需其人”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赠四兄 其二》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