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6:21
夜飞鹊
莲池多乌,占树争巢,终夕鸣动。天寒漏永,愁思黯然,和美成解,以纾羁怨。
香消未成寝,帘幕风凄。斜月冷照乌啼。垂垂碧树已如帚,夜寒犹拣霜枝。
城楼故巢不见,但延秋门外,露草萋迷。惊翻坠叶,听萧萧响入深池。
一自桑乾北渡,任是月明时。不向南飞。谁劝王孙归去,啼鹃不到,烟柳空垂。
愁多梦少,倚熏垆划遍寒灰。分今宵无睡,祇愁玉箸,湿尽红蕤。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作者在寂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寒冷和孤独。夜晚的鹊鸣不断,冷风透过帘幕,斜月照耀下,乌鸦悲鸣。树木在寒夜中显得萧瑟,仿佛扫帚一般,霜结在树枝上。城市的旧巢不再可见,只有秋天的门外,露草丛生,迷失在夜色中。落叶在风中翻飞,声音响入深池中。自从我从桑乾北渡以来,尽管月光明亮,却不愿向南飞。是谁劝我这位王孙归去?啼鸣的杜鹃并未到来,烟柳在空中低垂。愁绪满怀,梦境却匮乏,我倚靠在暖炉旁,划遍寒灰。今夜无眠,只愁玉箸,湿尽了红蕤。
樊增祥(1606-1684),字子厚,号云峰,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后仕清。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丽,情感真挚。
这首诗创作于秋冬之际,作者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思绪纷飞,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夜飞鹊》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诗作,展示了清代诗人的细腻情怀。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香消未成寝,帘幕风凄”,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情绪。斜月与乌啼的意象交相辉映,仿佛将夜的静谧与生命的悲鸣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对比。
接着,诗人通过“垂垂碧树已如帚,夜寒犹拣霜枝”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夜色中的寒意,树木的凋零与寒霜的侵袭,隐喻着人生命运的无常与脆弱。诗中提到的“城楼故巢不见”,则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寻。
而后,诗人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分今宵无睡,祇愁玉箸”,通过对瑟瑟秋风的描写,传达出内心愁苦的深重。最后的几句更是将孤独感推向了高潮,诗人不愿归去,抒发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思念的夜景,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愁苦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展现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时光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香消未成寝”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比较,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情感主题的独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