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1:28
桃李漫山过眼空。
也宜恼损杜陵翁。
若将玉骨冰姿比,
李蔡为人在下中。
寻驿使,寄芳容。
垅头休放马蹄松。
吾家离落黄昏後,
剩有西湖处士风。
漫山遍野的桃花和李花在眼前绽放,却似乎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让我更恼恨那位杜陵的老翁(杜甫),如果将那清冷的身姿与我比,李白和蔡琰又算得上什么呢?我寻觅驿使,寄送我的芳容。田垄上不必放马,让它安静地待着。我的家乡在黄昏后已然凋零,只剩下西湖处士的清风。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爱国诗人,兼有政治家、军事家身份。他的词风豪放,常以抒发个人激情和国家命运为主题。辛弃疾的创作时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外敌压力与内部动荡之中,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鹧鸪天·桃李漫山过眼空》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此时,辛弃疾已感受到个人事业的无奈与国家前途的渺茫,诗中流露出对过往青春的追忆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词以“桃李漫山过眼空”开篇,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却又令人感到空虚的氛围。桃花和李花的美丽在眼前盛开,但却只是一瞬间的景象,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短暂。接下来的“也宜恼损杜陵翁”一句,展现了辛弃疾对杜甫的羡慕与不满,表现出他对伟大诗人地位的嫉妒。
“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为人在下中。”这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辛弃疾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李白和蔡琰的才华虽然卓越,但在辛弃疾眼中却似乎不及自己的清冷高洁,体现出他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寻驿使、寄芳容则展现了他对亲友的思念与寄托,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的“吾家离落黄昏後,剩有西湖处士风”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总结,西湖的处士风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尽管世事变迁,但仍寻求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桃李与杜甫的对比,展示了他内心的嫉妒与自省,最后希望在充满变迁的世界中,依然能找到一丝宁静与安慰。
诗中提到的“杜陵翁”是指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寻驿使,寄芳容”中的“芳容”指的是什么?
A. 花朵
B. 美好的容颜
C. 诗歌
诗中提到的“西湖处士风”象征着什么?
A. 乡愁
B. 清雅与超脱
C. 诗人的失落
辛弃疾 vs. 杜甫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上的差异,以及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