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44
舟到西山岸,寻幽迤逦斜。
居然六七里,无境不烟霞。
遂发石公寺,定过神女家。
云和风静里,已度万梅花。
舟行至西山的岸边,沿着曲折的小路寻求幽静的景致。
不知不觉走了六七里,四周没有一个地方不被烟霞笼罩。
于是我前往石公寺,决定经过神女的家。
在云雾和风静的环境中,已经看到了万朵梅花的盛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佩弦,号仁甫,清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风独特,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此游》系列诗作的创作与龚自珍的旅行经历有关。他经常游览山水,感受自然之美,并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此诗作于清代,时值社会动荡,龚自珍在诗中借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山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第一句“舟到西山岸”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舟行的动态和山岸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心灵的宁静。接下来的“寻幽迤逦斜”,则描绘了诗人沿着曲折的小路进入深山的过程,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居然六七里,无境不烟霞”,诗人通过“居然”二字,流露出对自然美的惊叹与赞美。六七里的旅行,似乎让他置身于一个被云雾缭绕、梦幻般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神秘之美的向往与热爱。
“遂发石公寺,定过神女家”,诗人决定前往更深处的寺庙与传说中的神女家,反映出他对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向往。最后一句“云和风静里,已度万梅花”,在宁静的环境中,梅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命的赞美。
整首诗意境优雅,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龚自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舟到西山岸”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云和风静里,已度万梅花”中,梅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