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9:41
公无渡河,大河扬波。长鲸如山,鬐鬣嵯峨。
不要渡过河去,大河波涛汹涌。那长长的鲸鱼就像高山一样,背上的鬐鬣耸立。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公无渡河”的劝阻,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的敬畏与对生命安全的关注。
胡应麟(1551-1602),字仲明,号云峰,明代文学家、诗人、文论家。他在诗歌、散文、文论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其作品风格清新洒脱,富有哲理性。
《公无渡河三首》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中通过劝诫,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公无渡河三首 其一》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关切。开头的“公无渡河”直接点明了主题,劝诫人们不要轻易挑战大自然的威力。接下来的“大河扬波”描绘出了一幅波涛汹涌的画面,使人感受到河水的危险与不可预测。诗中“长鲸如山”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展示了鲸鱼的巨大身躯,也暗示了自然中力量的强大。最后一句“鬐鬣嵯峨”,则通过对鲸鱼鬣毛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对自然的生动形象的表现。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劝诫,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生命的珍重,劝诫人们在面对自然时要保持谨慎与敬畏。
诗中劝诫“公”不要做什么?
诗中提到的“长鲸”比作什么?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公无渡河》更侧重于对生命安全的关注,而《登高》则更倾向于抒发孤独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