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1:38
公无渡河,河有胶泥,埋马流旋涡。
公言公无畏,公有后劲,投鞭可断千寻波。
公无渡河,河有老鱼射毒龙腾梭。
公言公无畏,公有利剑,入水能斩蛟与鼍。
公无渡河,公不可止。
发上冲冠足徒屣,犀刃穿腰箭攒体,
回视后军颜色死。
公无渡河,公不可止。
公竟渡河,公死矣。
不要渡河,河里有黏土,马会被埋在旋涡里。
你说你无所畏惧,后劲十足,可以用鞭子断开千里的波浪。
不要渡河,河里有老鱼,毒龙在水中游动。
你说你无所畏惧,手握利剑,入水能够斩杀蛟龙和蟾蜍。
不要渡河,你不能停下。
发上冲冠,脚下光着,犀利的刀刃穿透腰身,箭矢刺入身体,
回头望去,后面的军队已经死去。
不要渡河,你不能停下。
你最终渡过了河,结果死了。
此诗运用了古代军人勇敢无畏的形象,表现了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冒险与挑战的决心。诗中提到的“蛟”与“鼍”是古代神话中的妖怪,意在警示潜在的危险。
邹贻诗(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字子贞,号静斋,出生于今河北省,擅长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时期,诗中反映了士兵在战争中面临的艰险与抉择,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
《公无渡河》是一首表现勇气与决策的诗,通过对危险的描述和对勇敢的呼唤,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诗中反复强调“公无渡河”,不仅是对潜在危险的警告,也暗示着一种无畏的精神。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面临生死抉择,而诗人通过对“胶泥”“旋涡”“老鱼”“毒龙”等意象的描绘,形成了一种紧张而压迫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推进,勇敢的形象愈发清晰,最后在“公竟渡河,公死矣”的结尾中,表达出一种悲壮的宿命感。尽管勇气可嘉,但面对巨大的危险,结局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死亡。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震撼力,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现了对勇气的赞美与对死亡的深思,揭示了在面对危险时,个人决策的复杂性和可能的后果。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胶泥”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公言公无畏,公有__”中空缺的词是?
判断题:诗中的“公竟渡河,公死矣”表达了对勇气的赞美。(对/错)
两者都展现了古代士兵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复杂情感,但《出塞》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公无渡河》则聚焦于眼前的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