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19
原文展示: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到忘言是尽时。 虽则借言通要妙,又须从物见几微。 羹因不和方知淡,乐为无声始识希。 多少风花待除改,尧夫非是爱吟诗。
白话文翻译:
尧夫并非真的喜欢吟诗,诗到了忘言的境界才是极致。 虽然通过言语来传达深奥的道理,但也需要从万物中窥见细微之处。 羹汤因为不调和才显得淡薄,音乐因为无声才显得珍贵。 多少风花需要去除和改变,尧夫并非真的喜欢吟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主张“理学”与“心学”相结合,其诗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诗歌创作的看法,认为诗歌的极致在于忘言,即超越言语的表达,达到一种深邃的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对自己诗歌创作理念的阐述,他认为诗歌不应仅仅停留在言语的表达上,而应追求一种超越言语的境界,即“忘言”。通过对比“言”与“物”,“有声”与“无声”,邵雍强调了诗歌应追求的深邃和简约之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忘言”、“要妙”、“几微”等概念的探讨,展现了邵雍对诗歌创作的深刻见解。他认为诗歌的极致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能够传达深奥的道理和细微的感受。诗中的“羹因不和方知淡”和“乐为无声始识希”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简约和无声之美,体现了邵雍对诗歌本质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诗歌的本质和创作理念,强调诗歌不应仅仅停留在言语的表达上,而应追求一种超越言语的境界,即“忘言”。通过对比和比喻,诗人表达了诗歌应追求的深邃和简约之美。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邵雍在这首诗中提到的“忘言”是指什么? A. 忘记言语 B. 超越言语的表达 C. 言语的极致 D. 言语的简单 答案:B
诗中的“羹因不和方知淡”比喻什么? A. 简单中见真谛 B. 复杂中见真谛 C. 简单中见复杂 D. 复杂中见简单 答案:A
邵雍认为诗歌的极致在于什么? A. 华丽的辞藻 B. 深奥的道理 C. 超越言语的表达 D. 细微的感受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