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逍遥吟

《逍遥吟》

时间: 2025-08-05 14:05:19

诗句

何事感人深,求之无处寻。

两仪长在手,万化不关心。

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

分明难理会,须索入沉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4:05:19

原文展示:

逍遥吟 何事感人深,求之无处寻。 两仪长在手,万化不关心。 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 分明难理会,须索入沉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诗中,“何事感人深”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事物的深刻感受,但“求之无处寻”则表明这种感受难以捉摸。接着,“两仪长在手,万化不关心”描绘了诗人掌握宇宙间阴阳两仪的从容,对万物变化漠不关心。后两句“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比喻在平凡中发现不凡,而“分明难理会,须索入沉吟”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深奥道理的沉思。

注释:

  •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是中国哲学中的基本概念。
  • 万化:指万物变化。
  • 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比喻在平凡中发现珍贵之物。
  • 沉吟:深思。

诗词背景:

作者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逍遥吟》反映了邵雍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以及他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和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诗中“两仪长在手,万化不关心”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宇宙间阴阳两仪的掌握,以及对万物变化的漠不关心,体现了道家思想的逍遥自在。后两句“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在平凡中发现不凡的哲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事感人深,求之无处寻:诗人表达了对世间事物的深刻感受,但这种感受难以捉摸。
  2. 两仪长在手,万化不关心:诗人掌握宇宙间阴阳两仪的从容,对万物变化漠不关心。
  3. 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比喻在平凡中发现珍贵之物。
  4. 分明难理会,须索入沉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深奥道理的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通过比喻,表达了在平凡中发现不凡的哲理。
  • 对仗:“两仪长在手,万化不关心”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和沉思。

意象分析:

  • 两仪:象征宇宙间的阴阳,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掌握。
  • 石里藏玉,砂中得金:象征在平凡中发现不凡,体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两仪”指的是什么? A. 天地 B. 阴阳 C. 日月 D. 四季

  2. “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比喻什么? A. 在平凡中发现不凡 B. 在困难中寻找希望 C. 在变化中寻找稳定 D. 在混乱中寻找秩序

  3. 诗的最后一句“分明难理会,须索入沉吟”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感受 B. 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和沉思 C. 诗人对万物变化的漠不关心 D. 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物吟》:邵雍的另一首诗,同样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收录了邵雍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晁舅翁子应过宁乡谒令李思求 花屿 迟晓微雨已而复止 正月九日微雪二首 其一 呈刘子卿四首 送吴提刑赴召三首 其二 奉呈何叔信魏昭甫三首 挽赵丞相汝愚 二十四日一日作十诗季承同之既罢复书四十字并呈季承 晚步溪旁示周次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书学 门字框的字 生白 轩昂魁伟 包含鞴的词语有哪些 偎香倚玉 矛字旁的字 仕途经济 捺弮 骨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受教 不遑暇食 釒字旁的字 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韬声匿迹 流言蜚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