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居雪後二首

《山居雪後二首》

时间: 2025-08-07 07:56:45

诗句

一点红尘未敢生,松间雪後政堪行。

日光半破风微度,时作高林落果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07:56:45

原文展示:

一点红尘未敢生,松间雪後政堪行。
日光半破风微度,时作高林落果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这片宁静的山居环境中,没有一丝尘世的喧嚣。雪后松林中,行走是如此惬意。阳光透过树枝洒下,微风轻拂,偶尔听到高大的树林中果实落下的声音。


注释: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喧嚣。
  • 政堪行:这里的“政”字可理解为“正”,表示正适合行走。
  • 日光半破:阳光透过树木,斑驳陆离。
  • 时作高林落果声:时而可以听到树上果实掉落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被称为“江湖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语句精炼。

创作背景:
《山居雪后二首》创作于其隐居于山林的时期,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尘世喧嚣的逃避,反映了南宋文人追求清幽雅致生活的心态。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山居雪后二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示了诗人在山林雪后静谧环境中的感受。首句“一点红尘未敢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远离与避世之意,简洁而有力,突显出山居生活的纯净。接下来的“松间雪後政堪行”,通过描绘雪后松林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似乎雪后的松林成为了人们行走的乐土。

“日光半破风微度”描绘了阳光透过树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温暖与静谧的感觉,仿佛在呼唤人们走入自然的怀抱。而“时作高林落果声”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落果的声音让整个山林显得生动而富有趣味,充满了诗意的生活气息。

整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反映了南宋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这片静谧的雪后山林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展现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点红尘未敢生:没有一丝尘世的气息,表明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
  • 松间雪後政堪行:松林中的景象雪后更加清新,适合漫步。
  • 日光半破风微度:阳光透过树木,微风轻轻吹拂,体现出自然的和谐。
  • 时作高林落果声:偶尔听到果实掉落的声音,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超然态度。在宁静的山居生活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俗的烦恼和喧闹。
  • 松间雪:象征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
  • 日光:象征温暖与希望。
  • 落果声: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尘”指的是: A. 纯洁的生活
    B. 世俗的纷扰
    C. 自然的美好

  2. 诗人在雪后松林中的感觉是: A. 寂寞
    B. 宁静与惬意
    C. 喧闹

  3. “时作高林落果声”中落果的声音象征着: A. 自然的安宁
    B. 生命的活力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理想境界。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山居雪后二首》和王维的《鹿柴》,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对自然的描写风格的异同。杨万里更加侧重于雪后的宁静与生机,而王维则强调山林的幽静与深邃,二者共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篱 赠同事吴顺德献臣赴永州 廉泉陪吴令尹游分韵 依韵和酬顺安使君王大观见寄之什 詶族子湄 思亲二首 其一 山居喜见湘江大桥竣工 扇影词三十八章 其十五 陈所翁双龙卷 题张曲江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量小力微 冰销雾散 公耳忘私 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磨墨吮毫 牙字旁的字 贪财无义 支字旁的字 非议诋欺 示字旁的字 包含噂的词语有哪些 私字儿的字 八纮同轨 零珠碎玉 一平 尊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