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兰溪双塔

《兰溪双塔》

时间: 2025-05-07 16:50:03

诗句

高塔无尖低塔尖,一披锦衲一银衫。

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0:03

原文展示:

高塔无尖低塔尖,一披锦衲一银衫。
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

白话文翻译:

一座高塔没有尖顶,另一座低塔却有尖顶,
一座披着锦绣的袈裟,另一座则穿着银色的僧衣。
我问河水为何不说话,它却让水滩的声音代替佛陀来倾诉。

注释:

  • 高塔无尖:高的塔没有尖顶,形象与低塔相对。
  • 低塔尖:低的塔则有尖顶,形成鲜明对比。
  • 锦衲:锦制的僧袍,象征着华丽。
  • 银衫:银色的衣裳,可能指质朴的僧衣。
  • 问渠:问水流,渠即水流的意思。
  • 倩滩声:美好的水滩声音,形容水声如歌。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高塔与低塔的对比,寓意深远,象征着不同的境界和修行方式。诗中提到的“佛谈”,指的是佛法的教化。水声替代佛陀的言语,暗示着自然之声也能传达深刻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体情感,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他在浙地游历时,受到周围美景的启发,写下此诗,旨在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兰溪双塔》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诗中通过对比高塔与低塔的形象,展现了人们在修行与生活中的境界差异。高塔无尖,暗示着一些人虽然地位高,却未必真正达到心灵的高度;而低塔尖,象征着那些看似普通却有着真知灼见的人。此诗的核心在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问渠何故终不语”,将水流拟人化,表现出一种自然的沉默与智慧。水虽然不语,却能通过滩声传达出深邃的道理,寓意着自然界的声音与佛法的智慧是一致的。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佛法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塔无尖低塔尖:描绘了两座塔的不同,暗示不同的境界。
    • 一披锦衲一银衫:两种不同的修行方式,华丽与质朴的对比。
    • 问渠何故终不语:诗人对水的疑问,象征着对生命哲理的探索。
    • 却倩滩声替佛谈:自然的声音如佛法般深邃,暗示智慧的多样性。
  • 修辞手法

    • 对比:高塔与低塔的对比,突出境界的不同。
    • 拟人:水流被赋予了人的特性,使其更具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的修行,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高塔与低塔:象征修行者的境界。
  • 锦衲与银衫:代表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 水声:自然的声音,象征智慧的传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塔与低塔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地位高低
    B. 修行境界
    C. 建筑风格
    D. 自然景观

  2. “倩滩声”中的“倩”意为?
    A. 美丽
    B. 悲伤
    C. 快乐
    D. 宁静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描绘高山的雄伟与自然的力量。
  • 王维的《鹿柴》: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

诗词对比

  • 《兰溪双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哲理,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侧重内心修行,后者则强调壮阔的视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成都 答客 白兆山桥亭 闻中山公淝上家园新成秘奉阁辄抒拙诗寄献 旬休 书怀 赋成中丞临川侍郎西园杂题十首·烟竹 偶作 送炳宗巢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缌的词语有哪些 色即是空 偏弦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虫字旁的字 包含媵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匹马单枪 悬心吊胆 重门击柝 耳字旁的字 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逢人说项 万万 今非昔比 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蛉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阿孩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