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雪前三日锺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

《小雪前三日锺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

时间: 2025-05-07 16:43:05

诗句

止水搅不动,好山邀辄来。

松间寒月晚,似角两翁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3:05

原文展示:

止水搅不动,好山邀辄来。
松间寒月晚,似角两翁催。

白话文翻译:

静止的水面毫不动摇,优美的山景时常吸引我来。
寒冷的月光洒在松林间,像两位老者在催促我继续前行。

注释:

  • 止水:静止的水面,指安静的湖面或水塘。
  • 搅不动:形容水面平静,没有波动。
  • 好山:美丽的山峰,指风景秀丽的山。
  • 邀辄来:邀请我随时前来,随时来访的意思。
  • 松间寒月晚:松树间的寒冷月光在晚上的景象。
  • 似角两翁催:像是两位老年人催促。

典故解析:

  • 寒月:古代文人常用月亮寄托情感,尤其是寒冷的月光常用来烘托清冷孤寂的氛围。
  • 两翁:这里可能指代山林中隐居的老人,象征着自然的引导和内心的召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隐逸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小雪时节,诗人可能在游览山水时,感受到寒冷和宁静,借此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自然场景。诗的第一句“止水搅不动”通过静态的水面表现出一种安宁的氛围,给人以宁静之感。接着“好山邀辄来”则体现了大自然的吸引力,山的美丽常常让人流连忘返,甚至是心甘情愿地放下世俗的纷扰,投身于山水之间。在诗的后半部分,“松间寒月晚”描绘了夜晚松林间的寒冷月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远的意境,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孤独与清静。最后一句“似角两翁催”则增添了人文情感,似乎有两位隐士在催促诗人走向更深的自然之中,暗示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止水搅不动:静水无波,表现出一种平静与安宁。
  2. 好山邀辄来:美好的山景总是吸引着我,表现出诗人的向往。
  3. 松间寒月晚:描绘夜晚松林中的寒冷月光,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4. 似角两翁催:用比喻的方式表现出自然的召唤,暗指隐士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似角两翁催”比喻自然的呼唤。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止水:象征静谧和内心的安宁。
  • 好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崇高。
  • 寒月:象征孤独、清冷与清高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止水”指的是什么? A. 动荡的水面
    B. 静止的水面
    C. 冰冷的水
    D. 流动的水

  2. “好山邀辄来”中的“邀”是什么意思? A. 邀请
    B. 遭遇
    C. 逃避
    D. 迷失

  3. 诗中提到的“寒月”是用来描绘什么样的氛围? A. 热闹
    B. 寒冷与孤独
    C. 欢乐
    D. 迷惘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情怀,但更加注重秋天的氛围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 李白《庐山谣》: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山水之美,展现出豪放的个性,与洪咨夔的清新自然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 二首李法师求 卜算子慢 北郭感春写寄李冰若,与冰若别十年矣 卜算子 卜算子·夜月照西风 卜算子 卜算子 卜算子(梦中作) 卜算子 同前记旧四首 其一 卜算子 卜算子·窗前月季花,多日本种,向晓盛开,词以赏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垆的词语有哪些 耒字旁的字 高门巨族 颠挤 首结尾的成语 角字旁的字 捩手覆羹 金童玉女 非字旁的字 虎威狐假 目交心通 齐正 两脚野狐 黄字旁的字 次次 隶字旁的字 中试 包含较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