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4:57
书事
作者: 朱翌 〔宋代〕
春来何事可相关,拨置书丛得少闲。
洗砚谛观鸜鹆眼,焚香仍拣鹧鸪斑。
花开北陌东阡外,人在朝三暮四间。
俯仰乾坤了无愧,心如枯卉更谁删。
春天来了,有什么事情可以联系呢?我拨开书丛,发现自己闲暇的时间不多。洗净砚台,仔细观察鸜鹆的眼睛,焚香之后,还在挑选鹧鸪的斑纹。花儿在北边的乡间和东边的小路上绽放,而人却在朝三暮四的时间中徘徊。俯仰之间,面对天地,我无愧于心,心境如同枯萎的草木,又有谁来删减呢?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原指猴子被喂食时因时间变化而变动的习惯,现在用以形容人心浮动不定的状态。
朱翌,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具有浓厚的哲理性。
《书事》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闲暇与思考,反映了对生活、自然的感悟,以及对自我内心的探求。
《书事》通过春天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安静而深邃的思考。诗人以“春来何事可相关”开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反思。书籍的存在为诗人提供了少许的闲暇,但同时又暗示了生活的忙碌与琐碎。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洗砚谛观鸜鹆眼”,将细腻的观察融入自然之中,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珍视。
在诗的中段,焚香与挑选鹧鸪斑的意象,既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又隐含着一种修身养性的追求。花开北陌、东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然而“人在朝三暮四间”,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无奈与迷茫。
最后两句“俯仰乾坤了无愧,心如枯卉更谁删”,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内心的坦然,尽管生活的繁杂与无常,他依然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似乎在说,心底的真实与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在纷杂生活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朱翌的《书事》是在哪个朝代创作的?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朝三暮四”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生活的浮躁
C. 自然现象
D. 诗人的心情
“俯仰乾坤了无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有所愧疚
B. 追求名利
C. 内心坦然
D. 对生活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