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偶作二首

《偶作二首》

时间: 2025-05-01 15:09:51

诗句

身閒赢得闭斋房,不向尘中染色香。

静处试寻真面目,光阴非短亦非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9:51

原文展示

身閒赢得闭斋房,不向尘中染色香。
静处试寻真面目,光阴非短亦非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光中获得了一个清静的修行之所,不向尘世的繁华与香气妥协。在静谧的环境中,试图寻求真实的自我,时间既不是很短也不是很长,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注释

  • 身閒: 身体闲适,指无事可做的状态。
  • 赢得: 获得,得到。
  • 闭斋房: 指一个安静的修行场所。
  • 不向尘中染色香: 不受世俗的影响,不被外界的繁华与香气所诱惑。
  • 静处: 在安静的地方。
  • 试寻真面目: 尝试寻找真实的自我。
  • 光阴非短亦非长: 时间的流逝既不短暂也不漫长,暗示对时间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曾协的闭斋之际,反映了他对世俗喧嚣的超脱与向往内心宁静的渴望,正值宋代文人追求个人修养和精神世界的背景下,体现了士人的情怀与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诗的开头“身閒赢得闭斋房”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的清净与宁静。接下来的“不向尘中染色香”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诱惑的拒绝,表明他并不愿意被外界的繁华所动摇,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平和。

中间的“静处试寻真面目”则是诗人内心追求真实自我的写照,强调了在静谧中反思自我、探求真理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光阴非短亦非长”则是对时间的哲学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刻理解,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因时间而感到焦虑,显得从容而洒脱。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閒赢得闭斋房: 诗人通过闲暇的状态,获得一个修身养性的空间,暗示了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2. 不向尘中染色香: 坚持内心的纯净,不被世俗的繁华所侵染,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
  3. 静处试寻真面目: 在安静的环境中探寻真实的自我,显示出诗人对自我的反思与追求。
  4. 光阴非短亦非长: 对时间的理解,强调一种从容与淡定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身闲”与“闭斋房”、“不向”与“染色香”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比喻: “尘中染色香”比喻世俗繁华,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抵制。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内心宁静与真实自我的追求,强调在繁忙的世俗中保持一份清净与淡然,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闭斋房: 代表着宁静与修行的空间,象征着内心的安宁。
  • 尘中染色香: 代表世俗的繁华与诱惑,象征着对物质世界的抗拒。
  • 光阴: 代表时间的流逝,象征着生命的珍贵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了闭斋房? A. 工作
    B. 闲暇
    C. 旅行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尘中染色香”主要象征什么? A. 物质诱惑
    B. 自然之美
    C. 人际关系
    答案:A

  3. “光阴非短亦非长”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什么态度? A. 焦虑
    B. 从容
    C. 忽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探索,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山中问答》:通过人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江南 赠钱牧斋少宗伯 遇桐城方密之于湖上,归复相访,赠之以诗 诉衷情 喜游 三洲歌 醉红妆 咏萤 桃源忆故人 清平乐 千秋岁 画堂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帷墙之制 黹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左右枝梧 察微 离世遁上 魚字旁的字 面坯儿 先媪 馬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宇文氏 鼎折餸覆 进贤任能 包含诳的词语有哪些 狠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