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平江徐侍郎十绝句

《上平江徐侍郎十绝句》

时间: 2025-05-03 22:05:43

诗句

声华奕世擅江南,谁似公家伯仲间。

想见当年育英物,高秋爽气满西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5:43

原文展示:

声华奕世擅江南,谁似公家伯仲间。想见当年育英物,高秋爽气满西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在描绘江南声华的同时,提及了公家二位伯仲之间的卓越成就。想必当年栽培英才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而如今高秋的清爽气息正弥漫在西山之上。

注释:

  • 声华:指名声和才华。
  • 伯仲:指兄弟或同辈中的优秀者。
  • 育英物:培养英才的事物。
  • 高秋爽气:指秋天的清爽气候。

典故解析:

“江南”常被称颂为风光旖旎之地,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在此地留下了众多佳作。而“伯仲”则暗指那些在文才上出类拔萃的人,意味着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强调了诗人在此环境中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常表现出对人事的深刻观察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友人聚会之时,正值高秋季节,诗人感慨万千,回忆起往昔的育才之事,表达了对英才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南的声华为引子,展示了公家二位伯仲之间的杰出成就,反映了诗人对人才的挖掘与重视。诗中“声华奕世”一语,既展现了江南的文化底蕴,也隐喻了在这片沃土上涌现出的众多才俊。接着,诗人通过“想见当年育英物”描绘了自己对英才培养的珍视,仿佛重温往昔,令人倍感亲切。

“高秋爽气满西山”,一句则将视野扩展至自然,描绘了高秋的清新气息,象征着理想与希望的到来。整首诗在意象上跳跃于人事与自然之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声华奕世擅江南:江南的声名与才华在世间享有盛誉。
  2. 谁似公家伯仲间:谁能与公家中的优秀人才相媲美呢?
  3. 想见当年育英物:想必还能见到当年培养英才的情景。
  4. 高秋爽气满西山:如今高秋的清爽气息充盈在西山之上。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声华奕世”与“公家伯仲”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高秋的爽气象征着希望与清新,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能够在江南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代表文化与艺术的聚集地,象征才华的滋养之地。
  • 伯仲:象征着优秀的人才,体现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高秋:象征着清新与希望,反映出生命的轮回与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声华”指的是什么? A. 文化声誉
    B. 自然景观
    C. 历史事件
    D. 个人经历

  2. “伯仲”在诗中有何含义? A. 兄弟
    B. 同辈中的优秀者
    C. 学者
    D. 官员

  3. “高秋爽气”表示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清新与希望
    C. 恼怒
    D. 迷茫

答案:

  1. A. 文化声誉
  2. B. 同辈中的优秀者
  3. B. 清新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曾协与杜甫的诗作:两位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时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曾协更侧重于对人才能培养的关注,而杜甫则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必读》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 洞庭春色(并引) 菩萨蛮(四首) 菩萨蛮·风回仙驭云开扇 再送二首 其二 次韵惠循二守相会 贫家净扫地 王仲至侍郎见惠稚栝种之礼曹北垣下今百余日 浣溪沙(同上) 送俞节推(汝尚之子,汝尚字退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弭合 玉堂金门 龟毛兔角 西西里岛 两点水的字 嗼然 天涯地角 耳刀旁的字 陈旧不堪 弓字旁的字 掩开头的成语 草字头的字 大权旁落 早安 约取 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