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4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41:42
二子全操七国权,朝谈纵合暮衡连。
天如早为生民计,各与城南二顷田。
两位君主完全掌控了七个国家的权力,早上谈论如何联合,晚上又衡量利益。
上天若早日为百姓考虑,各自分给城南的两顷田地。
此诗提到的“七国”可能与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有关,反映了历史上权力斗争与百姓疾苦的主题。诗中强调了统治者的权力集中与百姓生活的困境,体现了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高启(高启,1505年-1620年),字士杰,号季鹰,明代著名诗人,是“明诗”的代表人物之一,风格清新自然,擅长五言绝句。
《读史十首》是高启在阅读历史后写下的诗作,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
高启的《读史十首·仪秦》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悲凉。诗中,作者通过描述两位掌握权力的君主,展现了权力斗争的复杂和对人民的忽视。两位君主的“朝谈”和“暮衡”中暗含了对权力游戏的批判,表面上看似是在为国家谋划,实则是为了私利而争斗。而“天如早为生民计”的呼唤,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底层百姓的深切关怀,表明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诗中“各与城南二顷田”的设想则是对理想状态的描述,呼唤统治者应当关注民生,分配土地,真正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为深刻,突显了历史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历史画卷,更是一种对社会的思考与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全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统治者的权力集中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答案:
高启的《仪秦》与杜甫的《兵车行》均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矛盾,通过历史反映当下,展现了对民生的关心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