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2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24:06
抚序感霜露,朝出城西门。
湖山黯无色,不知天地春。
官堤萦鸟道,夹路披烟榛。
将军旧筑垒,乱石如云屯。
孤往十余里,破屋知荒村。
入山拜先陇,抔土犹如新。
贫家少封树,杂卉纷尚存。
前冈耸华表,郁郁谁家坟。
石马半倾蹋,松柏摧为薪。
败棺见残骼,拜扫嗟无人。
我辈赖先泽,虎口留余身。
惕惕冰渊戒,一线延千钧。
祖德傥能述,愧无华亭文。
在清晨的霜露中感慨万千,我从城西的门出发。湖光山色黯淡无光,竟不知道天地间是否已到春天。官道旁鸟儿飞翔,路边烟雾缭绕着榛树。将军昔日的营垒,杂乱的石块如同云团般聚集。孤身行走十余里,看到的是荒凉破旧的村庄。进山拜访祖先的坟墓,捧起的土仍然是新鲜的。贫家的树木少得可怜,杂花却依然盛开。前面的山冈高耸如华表,郁郁葱葱的是谁家的坟墓?石马半倾倒在地,松柏被砍伐成柴。破烂的棺材露出残骸,扫墓的人感叹无人前来。我辈依赖先人的恩泽,从虎口中幸存下来。时刻警惕冰冷的深渊,一线之间关系到生命的延续。若能叙述祖辈的德行,心中却又愧疚无以自荐文采。
作者介绍:高望曾,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祖先的怀念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其诗风沉郁,常以自然景物映射人事。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回乡之际,借景抒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辈的敬仰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还乡杂诗 其一》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遗迹,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开篇描绘清晨的霜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凄凉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湖山黯淡无色,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现状的失望与悲伤。
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视线转向曾经的军事遗址和荒废的村落,旧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一切都显得如此苍凉。诗人在拜祭祖先时,捧起的土依然是新鲜的,暗示着对祖辈的崇敬与怀念。后面的描写更是将目光聚焦于破败的石马和棺材,表现出对死亡的沉思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不仅是对故乡的追忆,更是对生命、历史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和对个体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又深刻的情感基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描写与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对祖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个人与历史关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引入诗的主题?
“将军旧筑垒”反映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虎口”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