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夏珪风雪归庄图

《夏珪风雪归庄图》

时间: 2025-05-10 04:53:14

诗句

江云粘波晚模糊,青山忽失如亡逋。

乾坤莹净冰作壶,春意散入千林枯。

野桥古渡行人无,清响瑟索鸣残芦。

江天万里一老夫,短蓑如蚁舟如凫。

鱼寒入泥不上窳,归来远识渔村孤。

柴门夜叩闻犬呼,径竹压折谁相扶。

山妻自炊稚子沽,不羡炙肉围红炉。

嗟余客游岁屡徂,诗囊随驴走髯奴。

长安何处觅酒徒,飞花扑头帽不乌。

旅舍无梦还江湖,惭对《风雪归庄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3:14

原文展示:

江云粘波晚模糊,
青山忽失如亡逋。
乾坤莹净冰作壶,
春意散入千林枯。
野桥古渡行人无,
清响瑟索鸣残芦。
江天万里一老夫,
短蓑如蚁舟如凫。
鱼寒入泥不上窳,
归来远识渔村孤。
柴门夜叩闻犬呼,
径竹压折谁相扶。
山妻自炊稚子沽,
不羡炙肉围红炉。
嗟余客游岁屡徂,
诗囊随驴走髯奴。
长安何处觅酒徒,
飞花扑头帽不乌。
旅舍无梦还江湖,
惭对风雪归庄图。

白话文翻译:

在模糊的傍晚,江边的云与波水融为一体,青山突然消失得如同失去归属。天地如同一壶冰雪般清澈,春意悄然散入千林的枯木之中。荒野的桥和古老的渡口行人稀少,清脆的声响在残芦丛中回响。江天万里,只有一位老者,他身穿短蓑,像蚂蚁一样的小舟似鸭子般漂浮。鱼在寒冷的泥中不再游动,归来时远远认出那孤零零的渔村。柴门夜里敲响,听见犬吠,竹径被压折,谁来扶持?山里的妻子在做饭,孩子在买酒,她不羡慕围着红炉吃烤肉的人。唉,我这个客人游历岁月屡屡流逝,诗囊和驴子一同走在路上。长安哪里去寻找饮酒的人?飞舞的花瓣扑在头上,帽子却不见黑色。旅舍无梦归于江湖,面对风雪,我惭愧地回望这幅归庄的画。

注释:

  • 江云:江边的云。
  • 亡逋:失去的归属,形容不知去向。
  • 莹净:清澈透明。
  • 瑟索:形容清脆的声音。
  • :用草编成的斗篷,渔夫常穿。
  • 泥不上窳:鱼在寒冷的泥中不再活动。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表达一种忧伤和惆怅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字季华,明代诗人),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风格深受王维和李白影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夏珪风雪归庄图》是其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高启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之际。诗中反映出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风雪中归来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夏珪风雪归庄图》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受的诗,诗人在描写江云、青山、冰雪等自然景象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全诗以“江云粘波晚模糊”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孤独的江边。诗中反复出现的“归”字,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个人的游历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最后几句对长安酒徒的渴望与对旅舍无梦的惆怅,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高启独特的诗歌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云粘波晚模糊:描绘江边的云雾与波水相融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2. 青山忽失如亡逋:青山在这模糊的景象中似乎消失了,表达了一种失去的感觉。
  3. 乾坤莹净冰作壶:天地清澈如冰壶,象征着纯洁与宁静。
  4. 春意散入千林枯:春天的气息悄然融入枯木之中,暗示新生的希望。
  5. 野桥古渡行人无:荒凉的桥和古老的渡口,没有路人经过,显得孤寂。
  6. 清响瑟索鸣残芦:清脆的声音在残芦丛中回响,增加了孤独的氛围。
  7. 江天万里一老夫:描绘江天万里,只有一位孤独的老者。
  8. 短蓑如蚁舟如凫:老者的短蓑和小舟都形象地比喻为微小的存在。
  9. 鱼寒入泥不上窳:寒冷的环境让鱼沉入泥中不再游动,象征着沉寂。
  10. 归来远识渔村孤:归来时能远远认出孤独的渔村,表现对故土的思念。
  11. 柴门夜叩闻犬呼:夜晚敲柴门,听见犬吠,描绘出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
  12. 径竹压折谁相扶:竹林小径被压折,表现出一种无助的状态。
  13. 山妻自炊稚子沽:山里的妻子在自炊,孩子在买酒,展现家庭生活的温馨。
  14. 不羡炙肉围红炉:不羡慕那些围着红炉吃烤肉的人,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15. 嗟余客游岁屡徂:感叹自己作为客人的游历岁月已屡屡流逝。
  16. 诗囊随驴走髯奴:诗囊随驴同行,暗示自己与世无争的态度。
  17. 长安何处觅酒徒:在长安哪里去寻找饮酒的人,表达对社交生活的渴望。
  18. 飞花扑头帽不乌:飞舞的花瓣扑在头上,帽子却不见黑色,象征着无忧无虑。
  19. 旅舍无梦还江湖:在旅舍没有梦境,最终还是归于江湖,表示流浪的无奈。
  20. 惭对风雪归庄图:面对风雪与归庄的图景,感到惭愧,体现出对归隐生活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然景象与人的状态进行比喻,如“短蓑如蚁舟如凫”。
  • 拟人:自然景象赋予人性,如“春意散入千林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有对仗,如“江云粘波”与“青山忽失”。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通过描绘寒冷的江湖和孤独的渔村,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云:象征着流动与变化,反映诗人的心境。
  • 青山:代表自然的永恒与坚韧。
  • 冰壶:象征纯洁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 渔村:代表归属感和安宁的生活。
  • 柴门:象征着乡村的朴实与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主要是什么? a) 雪山
    b) 江湖
    c) 沙漠

  2. 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排斥
    c) 无所谓

  3. “短蓑如蚁舟如凫”中的比喻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小舟的轻便
    b) 渔夫的辛劳
    c) 风景的美丽

答案:

  1. b) 江湖
  2. a) 向往
  3. a) 小舟的轻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田园生活。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夏珪风雪归庄图》与王维的《终南山》
    • 高启的诗描绘了江湖的孤独与归隐的向往,而王维则通过山中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均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次韵张晋彦秋日 再登河阳城怀古 喜览泾州卢侍御诗卷 闻新蝉寄李馀 新居秋夕寄李廓 春日江次 寄不出院僧 杨柳枝词五首 古碑 送刘禹锡郎中赴苏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敬结尾的成语 三点水的字 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揎的词语有哪些 无头告示 治乱扶危 冰消雾散 移风易俗 車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怕怖 几字旁的字 禊祓 罗圈腿 缶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迟疑不决 绘声绘色 颗粒无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