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11
落日轻风澹碧漪,兰桡相竞复相持。
游人尽向苏堤去,杨柳矶头听竹枝。
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轻风吹拂,水波轻柔。小船在湖中竞相行驶,彼此争先恐后。游人们都向苏堤而去,在杨柳树下的岸边,悠然地聆听着竹子的摇曳声。
苏堤是西湖著名的堤岸,因苏东坡而得名。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曾在杭州任知州,修建了苏堤,成为西湖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诗中提到的游人向苏堤游览,体现了这一地区的文化和自然美。
作者介绍:王渐逵,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写景诗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明代西湖风景最为迷人的时期,诗人借景抒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游览西湖的向往。
《望湖亭》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游人生活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落日轻风澹碧漪”,通过描绘湖面在夕阳下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优美的氛围。轻风吹拂,湖面泛起微微的波纹,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恬静的自然环境中。
接下来的“兰桡相竞复相持”,展现了游人乘坐的小船在湖中竞速的生动场景,诗人用“兰桡”来形容小船的优雅,增添了诗的美感。游人们向苏堤而去,这不仅是对风景的追求,也是对生活乐趣的向往,展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寻找快乐的情景。
最后一句“杨柳矶头听竹枝”,则将诗的意境推向了更深层次的宁静。杨柳与竹子作为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柔美与坚韧,诗人在此表达了他对自然细腻声音的欣赏。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诗意,带给读者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游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闲适、悠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苏堤”是指什么?
诗中“兰桡”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