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3:01
冷泉亭下北山陲,
曾见雌雄共引儿。
惯听山僧朝说法,
能随木客夜吟诗。
松坡日暖人游后,
蕙帐风寒鹤怨时。
惆怅遗音无处觅,
竹鸡啼老野棠枝。
在冷泉亭下的北山边,
曾经看到雌雄鸟儿相伴而飞。
常常听到山僧早晨讲经,
也能陪伴木客在夜里吟诗。
在松坡上阳光温暖,人们游玩后,
在蕙帐中寒风袭来,白鹤发出哀怨的声音。
惆怅啊,那遗留的音响无处可寻,
只有竹鸡在老去的野棠枝上啼鸣。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色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提到的“山僧”和“木客”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道家和佛教文化的影响。
作者介绍:此诗作于明代,具体作者不详,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及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明代时期,人们普遍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日益盛行。这首诗正是对这种思想的体现,反映了诗人对西湖景色及人文环境的热爱。
这首《西湖八景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西湖的独特魅力。诗的开头以“冷泉亭下北山陲”引入,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接着通过“曾见雌雄共引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诗人常常听到山僧讲法,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能随木客夜吟诗”则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的描写更为细腻,描绘了游玩之后的惆怅与思索。“松坡日暖”与“蕙帐风寒”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从温暖到寒冷的季节变迁感,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幻。“惆怅遗音无处觅”则深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念与失落,最后的“竹鸡啼老野棠枝”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自然与人文情怀,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哲理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北山陲”指的是哪里?
A. 北山的边缘
B. 南山的中心
C. 东山的山脚
D. 西山的山顶
诗人常听的“山僧”做什么?
A. 唱歌
B. 讲法
C. 画画
D. 讲故事
“惆怅遗音无处觅”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失落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