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2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25:27
可怜云中燕,
旦去暮来归。
自知羽翅弱,
不与鹄争飞。
寄声谢飞鹄,
往事子毛衣。
琐心诚贫薄,
叵吝节荣衰。
阴山饶苦雾,
危节多劲威。
岂但避霜雪,
当儆野人机。
可怜那在云中飞翔的燕子,
早出晚归,令人怜惜。
燕子自知自己羽翼薄弱,
不与白鹤争高飞。
特意向白鹤致以感谢,
怀念往昔穿着的毛衣。
心中琐碎,生活贫困,
不值得在荣华与衰败之间斤斤计较。
阴山上雾气弥漫,
高节的白鹤充满威风。
难道只是为了躲避霜雪?
更是为了警惕那些野人狩猎的阴谋。
鲍照(约 400-466 年),字明远,号少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被誉为“南朝诗人之宗”。生平经历坎坷,常因政治风波而不得志,许多作品表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鲍照通过咏燕,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诗中隐含着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俗纷争的拒绝。
《咏双燕诗》通过描绘燕子的生活,展现了鲍照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燕子早出晚归,既表现了其生活的艰辛,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燕子自知羽翅薄弱,不愿与白鹤争飞,体现了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识。鲍照通过燕子的视角,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寄声谢飞鹄”,不仅是对白鹤的感谢,也是对理想高洁生活的向往。燕子的琐心和贫薄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作者对物质与精神之间矛盾的深思。最后两句将视角拓展到阴山雾气与野人狩猎的意象,暗示了生活的复杂性与不可控性,表达了对命运的警惕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燕子与白鹤,反映了社会的阶层与生存的艰难,同时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仍然追寻理想与自由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整首诗传达出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在困境中追寻自由与理想的精神,体现了鲍照的淡泊与坚韧。
诗中提到的“鹄”指的是哪种动物?
诗人通过燕子的视角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诗中“琐心诚贫薄”表达了什么情感?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鲍照的《咏双燕诗》,并为学习古诗词提供参考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