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1:02
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
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
鳞鳞久云起。猎猎晚风遒。
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
登舻眺淮甸。掩泣望荆流。
绝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倐忽坐还合。俄思甚兼秋。
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
昨夜我在南陵住宿,今天早晨进入芦洲。
旅人感叹光阴匆匆,激流奔涌无法停留。
星星已经隐去,早路在前面等待。
天空中云层浮动,晚风吹得很劲。
沙尘弥漫,黄雾弥漫,白鸥在浪间飞舞。
登上船头眺望淮河的两岸,不禁掩面而泣,望着荆州的流水。
远望平原尽头,偶尔见到远处的烟雾漂浮。
忽然之间,坐下来想起了往事,心中感到深深的秋意。
我从未离开过家门,怎么可能千里游荡呢?
是谁让我失去了古人的风范,留下了对故乡的忧愁。
鲍照(约414-466年),字明允,号青松,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出生于南朝宋的江南地区。他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离别、思乡的情怀。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是鲍照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此时正值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或因政治原因远离故乡,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浓烈。
这首诗以鲍照在旅途中的经历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出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昨夜宿南陵”和“今旦入芦洲”两句,设定了时间和地点,迅速引入读者的情境。接着,诗人以“客行惜日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进一步通过“崩波不可留”强调了人生如潮水般不可逆转。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展现了旅途中环境的变幻与心理的波动。诗中“鳞鳞久云起”和“猎猎晚风遒”描绘了自然的壮阔,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心中那份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后半部分,诗人凝视淮河与荆流,不禁掩泣,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挂念与思绪的复杂,最终在“谁令乏古节”中流露出对古人节操的向往与自我反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整齐的对仗,表现出较强的韵律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入人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鲍照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对古人节操的向往与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南陵”是哪个朝代的地名?
A. 唐朝
B. 南北朝
C. 宋朝
D. 明朝
填空题:诗中提到“昨日宿南陵,今旦入__。”
判断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的。
A. 正确
B. 错误
与李白《将进酒》对比,二者均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鲍照更多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强调了及时行乐的态度。鲍照的诗歌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沉,李白则更为奔放,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