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1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19:12
夜听声诗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辞乡不觉远。
欢寡忧自繁。
何用慰秋望。
清烛视夜翻。
离开故乡不知不觉就很远了。
欢笑少,忧愁自然增多。
何必用灯烛来安慰秋天的想望呢?
只看到蜡烛的光影在夜里翻动。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秋望”暗示着人们在秋天思乡的情感,秋天常常代表着思念、孤独的情感,这在古诗中是常见的主题。
鲍照(约414-466年),字明远,号渔阳,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山东人。鲍照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擅长五言、七言诗,尤其以诗歌中的抒情见长。其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思乡等主题,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夜听声诗》创作于鲍照流亡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在离乡背井后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诗中透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鲍照的《夜听声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辞乡不觉远”,展现了诗人因离开故乡而产生的疏离感,离家与故乡的距离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加大,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接着的“欢寡忧自繁”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欢笑变得稀少,忧愁却自然而然地增多,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力感。诗人用“何用慰秋望”一问,表达了对秋天思念的无奈,似乎认为即使有蜡烛的光明,也无法真正抚慰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清烛视夜翻”,则用蜡烛的光影在夜晚中翻动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夜晚中人的思绪如同蜡烛的光影一样飘忽不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极具表现力,利用细腻的意象描绘了离乡游子的复杂情感,展现了对故乡、对亲情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辞乡不觉远:
欢寡忧自繁:
何用慰秋望:
清烛视夜翻: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离乡游子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展现了在异乡生活的无奈与愁苦,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情感共鸣。
诗中“欢寡”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