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2:32
临江仙
连日阅禅宗语录,迥无入处
作者: 顾随 〔近代〕
春去已成首夏,秋深又到初冬。
悠悠飞鸟度长室。
却来杨柳岸,高唱大江东。
万事从教草草,此生且莫匆匆。
共谁狭路好相逢。
拈花知佛意,一笑见宗风。
连日来翻阅禅宗的语录,却总觉得无从入手。春天已经过去,正值初夏,秋天又悄然来临,深秋之后便是初冬。悠闲的飞鸟穿过长长的房屋,飞到杨柳岸边,欢声高唱着大江东去。世间万事都应随意而为,今生何必匆忙急躁?与谁在狭窄的路上相逢呢?拈花一笑,便能领悟佛的意境,看到宗教的风范。
“拈花微笑”是佛教中的一个典故,出自《六祖坛经》。释迦牟尼佛在讲法时,拈起一朵花,众弟子皆不解,唯独迦叶微笑,象征着心灵的直接领悟。
作者介绍:顾随(1899-1988),字青松,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他的诗风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顾随对禅宗的思考与体悟之际,正值生死无常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对宗教哲理的探求。
《临江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领悟。诗的开头用“春去已成首夏,秋深又到初冬”描绘了四季更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飞鸟在长室间穿梭,展现了生活的悠然与自在。接着,诗人回望人生,感叹“万事从教草草,此生且莫匆匆”,鼓励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琐事。最后以“拈花知佛意,一笑见宗风”升华全诗,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反思,体现了顾随对生命和禅宗的独特理解。
第一句:春去已成首夏,秋深又到初冬。
通过季节的变化象征时间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第二句:悠悠飞鸟度长室。
飞鸟的悠然自得与长室的静谧形成对比,表现出生活的安宁。
第三句:却来杨柳岸,高唱大江东。
杨柳岸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大江东去则体现了人生的奔流不息。
第四句:万事从教草草,此生且莫匆匆。
对待生活应当随意而为,反映了对人生态度的放松与豁达。
第五句:共谁狭路好相逢。
询问与谁在狭路相逢,表达了一种对缘分的思考。
第六句:拈花知佛意,一笑见宗风。
通过简单的动作与微笑领悟深奥的佛理,强调心灵的启迪。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强调心灵的觉悟与自在。诗人希望读者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变化是如何表现的?
A. 春去夏来
B. 夏去秋到
C. 四季轮回
D. 只提到春夏
“拈花知佛意”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A. 生命的短暂
B. 心灵的领悟
C. 自然的美好
D. 人际的关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