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插秧

《观插秧》

时间: 2025-05-07 22:36:23

诗句

插秧如插针,琐细亦良苦。

分徒一夫积,终亩众力举。

曾不旬日间,绿遍天涯土。

周家重开国,幸勿轻农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6:23

原文展示:

观插秧 姜特立 〔宋代〕

插秧如插针,琐细亦良苦。 分徒一夫积,终亩众力举。 曾不旬日间,绿遍天涯土。 周家重开国,幸勿轻农圃。

白话文翻译:

插秧的动作就像插针一样,虽然琐碎却也非常辛苦。 每个农夫分担一小块田地的工作,最终整片田地的工作是由众人的力量完成的。 不到十天的时间,绿色的秧苗就遍布了天涯海角的土地。 周朝重视农业开国,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轻视农业和园艺。

注释:

  • 插秧如插针:比喻插秧的动作细致且辛苦。
  • 琐细亦良苦:琐碎的工作也很辛苦。
  • 分徒一夫积:每个农夫分担一小块田地的工作。
  • 终亩众力举:整片田地的工作是由众人的力量完成的。
  • 曾不旬日间:不到十天的时间。
  • 绿遍天涯土:绿色的秧苗遍布了天涯海角的土地。
  • 周家重开国:指周朝重视农业开国。
  • 幸勿轻农圃:希望不要轻视农业和园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诗人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姜特立在观察农民插秧时所作,通过描绘插秧的辛苦和秧苗迅速生长的景象,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农业和园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劳动场景,展现了插秧工作的辛苦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诗人用“插秧如插针”来形容插秧的细致和辛苦,再用“绿遍天涯土”来描绘秧苗迅速生长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诗人引用周朝重视农业的历史,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农业,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的尊重和对农民的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插秧如插针: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插秧的细致和辛苦。
  2. 琐细亦良苦:强调即使工作琐碎,也非常辛苦。
  3. 分徒一夫积:描述每个农夫分担的工作量。
  4. 终亩众力举:说明整片田地的工作是由众人的力量完成的。
  5. 曾不旬日间:强调秧苗生长的迅速。
  6. 绿遍天涯土:形象地描绘了秧苗遍布的景象。
  7. 周家重开国:引用历史,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8. 幸勿轻农圃: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农业。

修辞手法:

  • 比喻:“插秧如插针”形象地描绘了插秧的细致和辛苦。
  • 对仗:“分徒一夫积,终亩众力举”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苦,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农业和园艺。

意象分析:

  • 插秧如插针:形象地描绘了插秧的细致和辛苦。
  • 绿遍天涯土:形象地描绘了秧苗遍布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插秧如插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绿遍天涯土”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秧苗迅速生长 B. 农民辛苦劳作 C. 田地广阔 D. 天气变化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周家重开国”是指哪个朝代?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周朝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悯农》李绅:通过描绘农民的辛苦,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 《归园田居》陶渊明: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业的尊重。

诗词对比:

  • 《悯农》李绅 vs 《观插秧》姜特立:两者都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苦,但表达方式和角度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农业诗选》:收录了多首关于农业的古代诗歌,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农业文化。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

相关查询

偶然作六首 其六 终南别业 夷门歌 归辋川作 李陵咏(时年十九) 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田园乐七首·其一 送张道士归山 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时为右补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回嗔作喜 大千世界 秃宝盖的字 褰帷 导报 辵字旁的字 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年方弱冠 遥迹 占着茅坑不拉屎 己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自取咎戾 朔鼙 釒字旁的字 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穷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