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潘倅新溪七首

《和潘倅新溪七首》

时间: 2025-07-29 00:08:51

诗句

如君方此富春秋,未可追寻三迳游。

且放子真归谷口,不应马援困壶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0:08:51

原文展示:

和潘倅新溪七首 姜特立 〔宋代〕 如君方此富春秋,未可追寻三迳游。 且放子真归谷口,不应马援困壶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像你这样正值青春年华,还未到可以随意游历的时候。暂时让子真回到谷口,不应该像马援那样被困在壶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如君:像你。
  • 方此:正值此时。
  • 富春秋:正值青春年华。
  • 未可:不可,不宜。
  • 追寻:追随,游历。
  • 三迳:指隐居之地。
  • 且放:暂且让。
  • 子真:人名,指隐士。
  • 归谷口:回到隐居的地方。
  • 不应:不应该。
  • 马援:东汉名将,曾被困于壶头山。
  • 困壶头:被困在壶头山。

典故解析:

  • 子真:可能指东汉隐士郑子真,他隐居不仕,以清静自守。
  • 马援困壶头:马援是东汉名将,曾在征伐交趾时被困于壶头山,这里用以比喻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来看,风格清新自然,多写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与友人潘倅的交往中,劝慰友人不要急于隐逸,而应先解决眼前的困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慰和期望。首句“如君方此富春秋”,赞美友人正值青春年华,暗示其前途无量。次句“未可追寻三迳游”,劝告友人不要急于隐逸,而应先解决现实问题。后两句通过“子真归谷口”和“马援困壶头”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隐逸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在困境中应保持的清醒和坚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富春秋”形容友人正值青春年华,充满希望和活力。
  • 次句“未可追寻三迳游”,劝告友人不要急于隐逸,而应先解决现实问题。
  • 第三句“且放子真归谷口”,通过子真的典故,暗示隐逸的美好,但也含有暂时的意味。
  • 末句“不应马援困壶头”,通过马援的典故,强调在困境中应保持的清醒和坚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子真归谷口”和“马援困壶头”的对比,突出了隐逸与现实的冲突。
  • 典故:运用子真和马援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劝慰和期望,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慰,希望他在青春年华时不要急于隐逸,而应先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在困境中保持清醒和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富春秋:青春年华的意象,充满希望和活力。
  • 三迳:隐居之地的意象,代表隐逸生活。
  • 谷口:隐居地的具体意象,代表宁静和自守。
  • 壶头:困境的具体意象,代表挑战和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富春秋”指的是什么? A. 丰富的春秋历史 B. 正值青春年华 C. 丰富的春秋时期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子真”是指谁? A. 东汉隐士郑子真 B. 诗人自己 C. 友人潘倅 答案:A

  3. 诗中“马援困壶头”用以比喻什么? A. 隐逸生活 B. 困境 C. 成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与姜特立《和潘倅新溪七首》: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典故,但苏诗更多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而姜诗则更多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姜特立的诗作。

相关查询

回车驾言迈 迢迢牵牛星 涉江采芙蓉 行行重行行 东城高且长 明月何皎皎 十五从军征 古歌 长歌行 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得善终 大相迳庭 而字旁的字 掷地有声 三观 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骏驱 马鞍山市 衣紫腰银 马字旁的字 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抑逼 佛头着粪 癶字旁的字 水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