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8:52
孤阳落照,断岸回帆,千条残柳参差。
此地曾经,依稀十里隋堤。
沧波夜寒渐起,坐西风初怯罗衣。
野桥外,正菰蒲弄晚,浅渚鸦啼。
薄暮青山凝黛,映明霞隔浦,两两鸿归。
短笛黄昏,声声怨入山眉。
今宵梦魂何处?寄秋心红叶谁题?
云水阔泛清光蟾影渐西。
夕阳西下,映照着断岸上的帆船,千条残柳错落有致。
这里曾经是十里长堤的美丽景象,依稀可见。
沧海的寒意渐渐袭来,西风轻拂,罗衣初感寒意。
野桥外,菰蒲在傍晚的微风中摇曳,浅滩上鸦声哀啼。
薄暮中青山如黛,明霞映照在河对岸,两只鸿雁归来。
黄昏时分,短笛声声,怨入山眉。
今夜我的梦魂又在何处?寄托在秋天的红叶上,谁为我题写?
云水茫茫,清光荡漾,月影渐西。
邓桐芬(生卒年不详),近代女诗人,擅长作词,风格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象为题材。她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声声慢》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孤独。此时的社会背景正经历着变革,个人情感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和无奈,让诗人的情感愈加深刻。
《声声慢》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孤独的感慨。开篇“孤阳落照”便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绪,落日的余晖照射在断岸上,显得格外凄凉。接着“千条残柳参差”,柳树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诗中对“十里隋堤”的怀念,仿佛在追寻过去的美好,而“沧波夜寒渐起”则引入了夜晚的冷清与凄凉,夜风轻拂,罗衣初寒,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愁苦。接下来的描写中,菰蒲摇曳和鸦啼声交织,展现出秋天的萧瑟,令人感到一阵阵的悲伤。
最后,诗人问道“今宵梦魂何处”,深刻地表达了对过去的缅怀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孤独与过往的思考,表现了在秋日的萧瑟中,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细腻而深刻,带有哲理的反思,令人深思。
《声声慢》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十里隋堤”是什么的象征?
“短笛黄昏,声声怨入山眉”中的“怨”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