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荡

《荡》

时间: 2025-04-30 18:41:20

诗句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

曾是彊御?

曾是掊克?

曾是在位?

曾是在服?

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而秉义类,彊御多怼。

流言以对。

寇攘式内。

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女炰烋于中国。

敛怨以为德。

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

既愆尔止。

靡明靡晦。

式号式呼。

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

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

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1:20

诗词名称: 荡

作者: 佚名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上天和民众的反思与警示。上天的威严与命令,众民难以遵循,往往有开端而无终局。文王向商朝请教,曾经的强盛与压迫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天降的德行为何无法长久维持。文王多次质问商朝的德行与统治,指出他们的错误与不当,提醒应当以义为重,而非仅仅依靠权力。诗中还提到,世事如沸水,大小皆因行事而失去,内忧外患,商朝的统治并未能警惕前车之鉴。

注释

  • 荡荡:形容气势壮阔的样子。
  • 上帝:指天命或神明。
  • 疾威:快速而强大的威势。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开端的事情,但能有完结的很少。
  •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因其智慧和德行受到后世尊崇。
  • 殷商:指商朝,先秦时期的一个朝代。
  • 炰烋:指在中国兴旺发达。
  • 流言:指民间的流言蜚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荡》这首古诗的作者不详,处于先秦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对统治者的反思。先秦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表现了对社会、政治的关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先秦时期,社会动荡,周朝初期,文王希望通过反思商朝的兴衰,来警示后来的统治者以免重蹈覆辙。

诗歌鉴赏

《荡》不仅是一首古诗,更是一段历史的反思。诗中通过文王的视角,展现了对统治者的深刻批判与对德治的强调。诗中反复提到的“文王曰咨”,不仅是文王对殷商的询问,更是对所有后代统治者的警示。在面对天命与统治时,诗人强调了道德与德行的重要性,指出权力与道德的关系,提醒统治者应当以德为先,而不是单靠强权。

诗中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如“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不安,传达出对未来的深忧。整首诗以警世的口吻,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伦理道德的重视,对统治者的期盼与对民众命运的关心。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对后世的统治者同样具有警示作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形容上天威严,民众的行为受到指引。
  2.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上天的威势迅速,命令多变。
  3.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天地生育众民,然而命令常常不可信。
  4.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每件事都有开端,但很少能有完结。
  5.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文王询问商朝的兴衰。
  6. 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经的强盛与压迫是什么样子的?
  7. 天降滔德,女兴是力:上天所降的德行,你们却未能承载。
  8. 流言以对,寇攘式内:流言四起,内部的侵犯不断。
  9. 女炰烋于中国:你们的德行在中国未能显现。
  10.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你的德行不再明晰,失去了辅助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蜩如螗”,形象化地表现出社会的混乱。
  • 对仗: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加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复:文王的多次询问,强调了对历史的警示。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警示统治者要以德治国,反思历史教训,关注民众命运,以免重蹈覆辙。

意象分析

  • 上帝:象征着天命与权威。
  • 文王:象征着智慧与反思的统治者。
  • 蜩与螗:象征社会的混乱与不安。
  • 流言:象征民众的情绪与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文王向谁请教关于德行的问题?

    • A. 周朝
    • B. 殷商
    • C. 魏国
    • D. 楚国
  2. 填空题:诗中提到“靡不有初,鲜克有___”。

  3. 判断题:诗中强调统治者应当以权力为主。(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关雎》:反映爱情与道德的诗作。
  • 《小雅·鹿鸣》:表现对德行的期望。

诗词对比

  • 《无题》:李商隐的作品,与《荡》同样有对历史与统治的反思,但情感更为个人化。

参考资料

  • 《诗经》
  • 《周易》
  • 《先秦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步蟾宫 步蟾宫 步蟾宫 步蟾宫·青龙潭观夷女裸泳 步蟾宫 步蟾宫 庆友人四月初四 步蟾宫 贺吕甫宗侄上舍新婚 步蟾宫 寿潘庆济表兄封翁七十双庆 步蟾宫 十二月十五夜,追和周黍芗韵 步蟾宫 辛卯七夕寄夫子都门 见《粤西词 见补遗 》。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日耳聋 脱粟布被 圆满 力大无比 共侣 出世离群 寸字旁的字 微酡 冬禁 煎膏炊骨 鼎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缳首 臼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