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8:51
三吴百越楚天宽,不厌登临不厌观。
画舫红桥随处有,丹楼碧宇倚空寒。
梅边吟思春光早,雁外归心夕照残。
灯火沙河塘上路,岂无冻屋卧袁安。
这首诗描绘了广阔的楚天和迷人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赞美。诗中提到三吴与百越,意指江南一带的美丽风光,诗人乐于登高远眺,欣赏四周的景致。画舫和红桥随处可见,映衬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画。诗人感叹春光来得早,梅花旁吟咏,雁阵归来时夕阳已经西沉,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诗人提到灯火通明的沙河塘上小路,甚至在寒冷的冬夜也能找到温暖的归宿,暗示着生活的平凡与坚韧。
方回,字君衡,号雪泉,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是在诗人游览吴山时写下的,感受到壮丽的山水景色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因而写下此诗,表达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思考。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展现了诗人方回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人文情怀的深刻思索。诗的开头以“三吴百越楚天宽”引入,展现了广阔的地理视野与辽阔的胸怀。在这不厌登临的情态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欣赏眼前的美景,更是在思考与自省。诗中提到的“画舫红桥”与“丹楼碧宇”,分别用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典雅与清幽,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江南独特的韵味。
随着诗情的推进,诗人引入了梅花与归雁的意象,展现出春天的早来与夕阳下归心的宁静。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夕阳下的归心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人世无常的哲思。最后,诗人提到夜晚的灯火与温暖的居所,既反映了生活的平凡,也传递出一种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体验。这种对自然的反思与对生活的感悟,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了一种永恒的魅力。
全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三吴”指的是:
A. 北方地区
B. 江南地区
C. 西南地区
“画舫红桥”主要描绘的是:
A. 战争
B. 江南水乡的景色
C. 高山流水
诗中提到的“梅”象征着:
A. 冬天
B. 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C. 秋天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方回的《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更多地表现了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意境的空灵与幽远。两者在描绘自然之美时各有千秋,前者注重细节与生活的真实感,后者则追求一种超脱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