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22
高观国的《齐天乐(菊)》:
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
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
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
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
南山依旧翠倚,采花无限思,西风吹醒。
万蕊金寒,三秋梦好,曾记餐英清咏。
斓斑泪沁。怕节去蜂愁,雨荒烟暝。
明日重阳,为谁簪短鬓。
在东篱的晨曦中,菊花微笑着绽放,霜华伴随着花香,带来一丝凉意。
黄花娇艳,低垂的枝条清新婉约,正好趁着登高的好时光。
谁来主导这场景?彭泽(李白)归来后,三径(指隐逸之地)仍未荒废。
最惬意的是举杯畅饮,陶渊明的道家风致自有其韵味。
南山依然翠绿,采花的思绪无尽,西风吹醒了沉睡的梦。
万朵寒金菊,秋天的梦境美好,曾几何时记得清晨吟唱。
泪水斑斑沁入心头,怕是节气变迁,蜂儿愁苦,雨烟迷蒙。
明天是重阳节,谁为我戴上短发的菊花呢?
作者介绍:高观国,宋代诗人,以词风清新、意境高远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前夕,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诗人借助菊花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的思考。
《齐天乐(菊)》是一首典型的描写菊花及其所带来的情感的诗词。诗中通过对菊花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与思考。首句“丛幽一笑东篱晓”,描绘了晨曦下菊花的清丽,仿佛它在晨光中微微一笑,给人以生机与希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霜华又随香冷”将秋霜与花香结合,展现了菊花在严寒中依然傲然挺立的精神。
诗中提到“彭泽归来,未荒三径”,则引入了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这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对清静生活的追求。最后两句“明日重阳,为谁簪短鬓”,则把个人情感与节日气氛结合,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同时寄托了对重阳节的期待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齐天乐(菊)》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观国
C. 陶渊明
诗中提到的“彭泽”指的是谁的归来?
A. 陶渊明
B. 屈原
C. 苏轼
“明日重阳,为谁簪短鬓”中的“短鬓”指什么?
A. 短发
B. 短衣
C. 短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