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夏日七首

《夏日七首》

时间: 2025-05-02 19:55:53

诗句

女几山前官舍清,遶堂鸣涧夜泠泠。

应埃别后何由见,檐雨三更起坐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5:53

原文展示:

夏日七首 张耒 〔宋代〕 女几山前官舍清,遶堂鸣涧夜泠泠。应埃别后何由见,檐雨三更起坐听。

白话文翻译:

在女几山前的官舍里,环境清幽,四周环绕的溪流在夜晚发出清脆的响声。自从分别之后,我们如何才能再次相见呢?深夜里,我坐在檐下,听着三更时的雨声。

注释:

  • 女几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所在地的地标。
  • 官舍:官员的住所。
  • 遶堂鸣涧:环绕着房屋的溪流发出声响。
  •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
  • 应埃:疑为“应埃”之误,此处应为“应埃”,即“应埃”,意为“应答”或“回应”。
  • 檐雨:屋檐滴下的雨。
  • 三更:古代计时法,指夜间的11点到1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可能是在作者任职期间,感受到官舍的清幽和夜晚的宁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夏日夜晚,感受到官舍周围的清幽环境和夜晚的宁静,思念远方的朋友而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夜晚的雨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夜晚的官舍环境,通过“遶堂鸣涧”和“檐雨三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应埃别后何由见”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张耒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女几山前官舍清”:开篇点明地点和环境,女几山前的官舍清幽宁静。
  • “遶堂鸣涧夜泠泠”:描绘夜晚环绕房屋的溪流发出清脆的响声,增添了夜晚的宁静感。
  • “应埃别后何由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疑问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檐雨三更起坐听”:通过夜晚檐下雨声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拟人:“遶堂鸣涧”中的“鸣”字赋予了溪流以人的行为,使其显得生动。
  • 对仗:“女几山前”与“檐雨三更”在位置和时间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夜晚官舍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遶堂鸣涧”:溪流的响声,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 “檐雨三更”:夜晚的雨声,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女几山”是指什么? A. 山名 B. 地名 C. 人名 D. 官职名 答案:A

  2. 诗中的“应埃别后何由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思念 D. 厌恶 答案:C

  3. 诗中的“檐雨三更”描绘了什么时间段的景象?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对友人的思念。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夏日七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对友人的思念,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背景。

相关查询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 山居 汴路即事 饭僧 汴路水驿 寄远曲 两头纤纤 祝鹊 御猎 冬至后招于秀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字旁的字 愿果 咕溜溜 退私 蠹开头的成语 回苏 纸贵洛阳 食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日近长安远 酉字旁的字 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砥平绳直 革风易俗 鸡犬不安 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纂位 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