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0:36
原文展示:
咏马 韩琮 〔唐代〕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匹被伯乐识别的骏马,它不同于普通的马,不敢轻易行走。尽管它还未登上金埒(贵族马场),但它的嘶鸣已经如此动人。即使被用来拉盐车,它的瘦弱也令人惊讶。很难遇到像王济那样的知音,诗人想要像燕昭王那样购买这匹骏马的名声。希望这匹马早晚能与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并驾齐驱,在碧云之上发出如鸾鸟般的鸣叫。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琮,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这首诗通过对马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和对知音难寻的哀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感受到社会不公,人才难以得到赏识的情况下创作的,通过马的比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匹骏马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深刻感慨。诗中,“曾经伯乐识长鸣”一句,既表达了对伯乐识马的赞美,也隐含了对人才被发现的渴望。“金埒未登嘶若是”和“盐车犹驾瘦何惊”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展现了马的高贵气质,后者则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悲哀。最后两句“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希望人才最终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荣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马的命运,反映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寻的哀叹和对人才得到赏识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伯乐”是指什么? A. 古代著名的马鉴赏家 B. 古代著名的诗人 C. 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答案:A
“金埒未登嘶若是”中的“金埒”是什么意思? A. 贵族的马场 B. 贵族的府邸 C. 贵族的宴会 答案:A
诗中的“燕昭”是指谁? A. 燕昭王 B. 燕昭公 C. 燕昭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