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6:12
原文展示:
题武夷
作者: 吕天泽 〔宋代〕
南北相看一岭分,长怀欲谒武夷君。
个中果隐神仙客,握手交谈迥不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的壮美景色,南北两地隔着一座山岭,心中怀着渴望拜访武夷山的情感。山中似乎隐居着神仙般的人物,与他们交谈时,感觉他们与众不同,超凡脱俗。
注释:
- 南北:指南方和北方,表明两地的对立或分隔。
- 岭:指山岭,这里用以表示地理的分隔。
- 武夷君:指武夷山的灵气和文化,拟人化地称之为“君”。
- 果隐:实则隐居,指在山中隐匿的神仙。
- 神仙客:指那些不受尘世约束、超然物外的人物。
- 握手交谈:形容与神仙的交流,亲切而超脱。
- 迥不群:与众不同,独特的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天泽,宋代诗人,生于北方,后来移居南方。其诗风朴实自然,常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游览武夷山时,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隐士的神秘,因而作此诗以寄托对武夷山的崇敬与向往之情。
诗歌鉴赏:
《题武夷》是吕天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武夷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首句“南北相看一岭分”,生动地描绘出武夷山的地理特征,透露出一种遥远而又亲近的感觉,诗人虽身处北方,但对武夷山的向往却是如此强烈。接下来的“长怀欲谒武夷君”,则将诗人的心境升华,表明他对于这片灵秀之地的崇敬与渴望。
第三句“个中果隐神仙客”,是诗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意象,隐喻着山中可能存在的隐士或高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握手交谈迥不群”,更是将这种理想化的交流形式化,表现出与“神仙客”交谈的那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令人向往不已。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武夷山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渴望,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理想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北相看一岭分:两地遥望,一座山岭将南北分隔,描绘了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及其独特性。
- 长怀欲谒武夷君: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武夷山的向往,想要拜访的愿望。
- 个中果隐神仙客:暗示在此隐居的高人,体现出武夷山的灵气与神秘。
- 握手交谈迥不群:与这些神仙般的人物交谈,感受到他们的独特与非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北”与“一岭分”,“握手”与“交谈”,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拟人化,称武夷山为“武夷君”,增添了情感色彩。
- 隐喻:通过“神仙客”隐喻理想化的人生境界,传达出诗人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理想之间的和谐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象征着分隔与距离,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武夷君:象征着理想与崇高,代表了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
- 神仙客:象征着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岭”指的是什么?
-
“武夷君”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自然的灵气与文化
- C. 一座山
- D. 一种情感
-
诗中“神仙客”指的是什么?
- A. 商人
- B. 隐士或高人
- C. 战士
- D. 学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望庐山瀑布》: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个体情感的激荡,而吕天泽的诗则更注重理想境界的追求。
- 《早发白帝城》:表现出诗人对早晨自然景色的感慨,具有一种动感和时光流逝的主题,与《题武夷》中的静谧与理想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