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3:25
次莒州望即墨感乐毅田单作
谢肃 〔明代〕
单车背高密,一昔次城阳。
城阳故莒国,俯仰怀兴亡。
莒国固微弱,与鲁常争强。
城阳虽褊小,在汉亦封王。
奈何保齐涽,见弑魂悲凉。
焉知即墨捷,长驱还旧疆。
望诸敌燕忾,师律岂不臧。
安平为宗社,出奇诚莫当。
咸能忠所事,功立名且扬。
昔予好谋画,抚剑游四方。
时命顾弗偶,甘心唯括囊。
兹焉吊陈迹,山川郁苍苍。
往者不可企,咏言徒慨慷。
骑着单车经过高密,曾经在城阳驻足。
城阳是昔日莒国的故地,我时常感慨兴亡。
莒国本来微弱,但与鲁国常常争强。
城阳虽然不大,在汉朝时期却也封王。
可惜保卫齐国时失利,目睹国破家亡的悲凉。
谁能知道即墨的胜利,长驱直入收复旧疆。
望着敌人心中怨恨,军队的纪律岂能不好?
安平作为宗社,出奇之策诚不可当。
大家都能忠于所事,功业立下名声传扬。
往日我爱好谋划,抚剑游历四方。
然而时运不济,甘心只捡拾囊中之物。
今天在此吊唁过往,山川依旧苍翠苍茫。
往昔不可追求,吟咏只是徒然叹息。
谢肃,明代诗人,以其俊逸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历史、政治和个人情感,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昔日莒国与鲁国的回忆,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深切感慨,反映了战乱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本诗通过描绘莒国的历史与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开篇以“单车背高密”引入,描绘出一种孤独而又思索的状态,接着通过对城阳的追忆,勾勒出莒国的辉煌与没落。诗中不断提及的“兴亡”二字,仿佛在警示世人对历史的忽略与遗忘。
诗人在回顾过往时,既有对莒国的深切怀念,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感伤。尤其是“奈何保齐涽,见弑魂悲凉”一句,更是直击人心,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逝去光辉的悲叹。
从诗的最后几句可以看出,尽管诗人对历史充满感慨,但仍然不失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他曾有豪情壮志,愿意抚剑游历四方,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在这种心态的交织下,诗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情感抒发,形成了丰富而深邃的意境。
本诗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莒国兴亡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历史的沧桑,同时也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与追求,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城阳”是哪个国家的故地?
诗人对即墨的胜利持什么看法?
“安平为宗社”中的“安平”指代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谢肃的《次莒州望即墨感乐毅田单作》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谢肃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经历,而杜甫则更偏向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现和用词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