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时间: 2025-04-26 06:40:12

诗句

式也堪其选,非赀所可为。

谁知省郎者,自处牧羊儿。

夜襆青绫被,晨趋白玉墀。

都忘列宿贵,甘慕乘田卑。

衣布犹平日,烹桑声一时。

回头怜犬子,空献上林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0:12

原文展示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竹溪旁的庭院,正好适合我在这里吟咏草堂的诗作,闲暇时常常在这里阅读,有许多值得品味的东西。

注释

  • 竹溪:指竹子生长的溪流,象征清幽的环境。
  • 直院:形容院子正直、宽敞,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草堂:指用草木搭建的简陋房屋,象征隐居生活。
  • 省郎:指某个官员,可能是作者对某位官员的称呼。
  • 牧羊儿:指放羊的孩子,象征清贫的生活。
  • 青绫被、白玉墀:形容夜晚用青色丝绸的被子,早晨走在如白玉般的台阶上,表现出生活的简朴与雅致。
  • 上林辞: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描绘美好景象,此处指向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茂卿,号清江,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豪放,擅长山水诗,常以自然景色为题,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在战乱频繁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选择在竹溪之畔的草堂中隐居,追求宁静与自我修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溪和草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夜襆青绫被,晨趋白玉墀”将夜晚的宁静与早晨的清新对比,展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优雅。诗人以“省郎”自喻,暗示自己虽身处官场,但心向田园,表现了一种对权贵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式也堪其选,非赀所可为:强调选择环境与生活方式不是金钱所能决定的。
  • 谁知省郎者,自处牧羊儿:表明自己内心的追求与真实生活的矛盾。
  • 夜襆青绫被,晨趋白玉墀:描绘夜晚的安静与早晨的美好,显示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
  • 都忘列宿贵,甘慕乘田卑: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乐于追求简单的农田生活。
  • 衣布犹平日,烹桑声一时:生活虽简朴,但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无可替代。
  • 回头怜犬子,空献上林辞:表达对身边动物的关爱,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青绫被”与“白玉墀”的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深化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超然,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隐逸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竹溪:象征清幽的环境,代表着诗人的隐逸生活。
  • 草堂:象征简朴与自然,是诗人理想生活的体现。
  • 青绫被、白玉墀:代表着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反映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省郎”指代什么?

    • A. 官员
    • B. 商人
    • C. 诗人
  2. 诗中提到的“青绫被”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奢华
    • B. 贫穷
    • C. 简朴与优雅
  3. 诗人对于“乘田卑”的态度是?

    • A. 不屑
    • B. 喜爱
    • C. 忽视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深远,而刘克庄则更强调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高氏八千古 水调歌头 其四 答甫川写情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梅竹芝草图寿人正月十五日诞辰 水调歌头 其二 寿何履方 水调歌头四首·一九五三年春,陈仲弘将军枉访,转达毛主席关怀盛意,试以旧瓶盛新酒,赋献四章 其一 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 水调歌头(饮垂虹) 水调歌头 榆生示忍寒词稿,题赠 水调歌头 吴蓉圃太史同年凤藻招宴吴山道院即席有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两点水的字 直使 策进 飞字旁的字 摽拂 黑字旁的字 天真烂熳 弋字旁的字 兜鍪 削株掘根 存恤耆老 疋字旁的字 握素怀铅 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堕坑落堑 蚩尤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