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记十首

《杂记十首》

时间: 2025-05-04 03:29:49

诗句

养成河北贼,挑致海东夷。

空国坐朋字,乱华由党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49

原文展示:

养成河北贼,挑致海东夷。空国坐朋字,乱华由党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社会混乱的沉痛感受。诗中提到河北的盗贼滋生,海东的夷人挑衅,国家空虚而无力,朋党风气盛行,导致社会的动乱。

注释:

  • 养成:使…形成、滋生。
  • 河北贼:指的是在河北地区的盗贼,象征社会的不安。
  • 挑致:挑拨引起、激发。
  • 海东夷:指的是东海的夷族,可能暗指外族对中原的威胁。
  • 空国:国家空虚无力。
  • 朋字:朋党之字,指的是朋党的势力。
  • 乱华:华夏大地的动乱。

典故解析:

“河北贼”与“海东夷”可能源自当时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描述了北方盗贼和外族侵扰的现实情况。诗中提到的“朋党”是指当时盛行的朋党之风,影响了政治的清明与社会的安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履善,号秋崖,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以豪放、清新著称,作品多描写国家的兴亡、百姓的苦难。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写实的手法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复杂的社会问题,诗人的笔触敏锐,直指当时社会的不安定。诗开头提到的“河北贼”,直观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盗贼的横行,接着以“挑致海东夷”隐喻外族对中原的威胁,表达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诗中“空国坐朋字”则揭示了政治的腐败与朋党之争,使得国家无法振兴,民众生计堪忧。最后一句“乱华由党碑”,则指出正是因为这些朋党的影响,才导致了华夏的大乱。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社会的混乱与诗人深沉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养成河北贼:指出河北地区盗贼横行,暗示社会治安的恶化。
  2. 挑致海东夷:外族乘机而动,说明国家的脆弱和外敌的威胁。
  3. 空国坐朋字:国家空虚,朋党之气盛行,揭示政治腐败。
  4. 乱华由党碑:朋党之争导致华夏动乱,反映社会动荡的根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养成”与“挑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隐喻:通过“贼”和“夷”两个意象,暗示了国家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危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动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反映了政治腐败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社会的不安与治安问题。
  • :暗示外敌对国家的威胁。
  • 朋党:代表政治腐败与权力斗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北贼”主要象征什么? A. 社会的动乱
    B. 自然灾害
    C. 经济繁荣
    D. 外敌入侵

  2. “空国坐朋字”中的“朋”字指的是什么现象? A. 友谊
    B. 政治腐败
    C. 经济繁荣
    D. 文化交流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国破家亡的忧虑。
  • 《登高》杜甫:表达对国家与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刘克庄《杂记十首》杜甫《春望》:两者都以国家动荡为主题,但刘克庄的诗更加强调朋党之争的影响,而杜甫则更注重个人的愁苦与对家国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思想解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江南 其五 望江南 寒食偶题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二 望江南 其三 射弩台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十一 望江南 望江南 为汤靖作自鼋头渚望太湖便面 望江南 郊行 望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刀旁的字 语近词冗 打恭作揖 自字旁的字 实事 贲石 刀字旁的字 抓腮挖耳 包含撩的成语 包含津的词语有哪些 假定 殳字旁的字 搀拽 己方 相倚为命 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水中捉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