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0:35
麦秀两岐
俞彦 〔明代〕
抚字多惭德。更苦催科棘。
皮骨存,髓空吸。太守有何力。
雨岐双穗知无益。感今惭昔。
父老怜愚直。有道投佳什。
远相传,图画识。异日山阳笛。
吾将从此辞羁的。雪鸿留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德的惭愧,以及对世事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写字时的羞惭,和对科举的苦恼,暗示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虽然皮肉尚存,但精神却空虚,感叹太守无能为力。即使雨水滋润了麦田,双穗也知道没有什么实质的益处。诗人感叹自己与往昔相比的无能,父老乡亲对自己的直率感到怜惜。道理高尚的人总是会留下佳作,远方的传说中,画作与识字并重。未来我将告别这纷扰的生活,像雪中的鸿雁留下足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雪鸿留迹”可见于古代文人对于归乡或离别的感伤,鸿雁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漂泊与离愁。
作者介绍: 俞彦,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往往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理想的追求,风格多为沉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面临科举失利之际,表达了对自身无能的惭愧和对故土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
《麦秀两岐》是俞彦在仕途失意时的真实写照,诗中通过对“抚字”的羞愧与“催科棘”的苦恼,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与挣扎。开篇所提“抚字多惭德”,不仅是对自身才德的反思,更是对社会期待的回应。诗人对“皮骨存,髓空吸”的感慨,形象地描绘了外在的生存与内在的空虚,表现出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对“太守有何力”的叹息,揭示了地方官员的无能,显示出一种对政治腐败的不满。雨岐双穗的意象,虽然是自然丰收的象征,却在诗人眼中显得无足轻重,对比之下,诗人感到今昔的惭愧,进一步加深了对自我的怀疑和自责。
诗的后半部分引入了对乡土的思念,父老对“愚直”的怜惜,代表了对真诚与正直的珍视。“有道投佳什”则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尽管诗人身处失落之中,仍然期望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最后的“吾将从此辞羁的”,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梦想。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人处境的反思,又有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俞彦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表达了对自身才德的惭愧、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力与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抚字多惭德”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自然的感悟
B. 对自身才德的惭愧
C. 对他人的羡慕
“皮骨存,髓空吸”意指:
A. 身体健康,内心空虚
B. 精神充实,身体疲惫
C. 外在丰富,内心贫乏
诗中的“父老怜愚直”说明了什么?
A. 对真诚和直率的赞赏
B. 对愚蠢行为的批评
C. 对年轻人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俞彦的《麦秀两岐》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俞彦更多地蕴含了对人生无奈的感慨,而李白则是纯粹的乡愁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