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6:25
作者: 苏轼 〔宋代〕
纷纷荣瘁何能久,
云雨従来翻覆手。
怳如一梦堕枕中,
却见三贤起江右。
曾子开刘贡父孔经父,
皆江西人。
嗟君妙质皆瑚琏,
顾我虚名但箕斗。
明朝冠盖蔚相望,
共扈翠辇朝宣光。
武皇已老白云乡,
正与群帝骖龙翔,
独留杞梓扶明堂。
纷纷的荣华与衰败又能持续多久呢?
云雨翻覆,世事如同手中翻转的东西。
恍惚如同一梦,陷入了枕头之中,
却又见到三位贤人从江右而起。
曾子、刘贡父、孔经父,
都是江西人。
唉,你的才华如瑚琏般美丽,
而我却只是一个名声虚浮的人。
明天的朝会,车马众多,
共同乘坐着翠辇朝见光明。
武皇已经年老,归隐于白云之乡,
正与群帝在天上骖龙飞翔,
唯留杞梓支撑明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皆有高深造诣,尤其以豪放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时值春季,诗人在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贤人的敬仰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诗中提到的三贤均为江西人,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
这首诗以“荣瘁”开篇,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幻。诗人通过对云雨翻覆的比喻,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淡薄态度。在诸多历史人物中,三贤的出现不仅是对他们的赞美,更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三位贤人的光辉相对,苏轼在诗中自谦“顾我虚名但箕斗”,显示出他对个人名利的淡泊。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明日朝会的盛况,虽然武皇已老,仍与众帝骖龙而行,暗示着历史的延续与变迁。最后的“独留杞梓扶明堂”,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责任感的体现。整首诗在历史的纵深中,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与反思,富有哲理与情感的深度,令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荣华与衰败的思考,对贤人的尊敬,以及对个人名利的淡薄,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贤”是指哪几位历史人物?
“顾我虚名但箕斗”中的“虚名”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武皇”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