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5:33
渐台人散长弓射,初啖鳆鱼人未识。
西陵衰老繐帐空,肯向北河亲馈食。
两雄一律盗汉家,嗜好亦若肩相差。
?莽、操皆嗜鳆鱼。
?食每对之先太息,不因噎呕缘疮痂。
中间霸据关梁隔,一枚何啻千金直。
百年南北鲑菜通,往往残馀饱臧获。
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
磨沙瀹沈成大胾,剖蚌作脯分馀波。
君不闻蓬莱阁下驼棋岛,八月边风备胡獠。
舶船跋浪鼋鼍震,长镵铲处崖谷倒。
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
肉芝石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
中都贵人珍此味,糟浥油藏能远致。
割肥方厌万钱厨,决眦可醒千日醉。
三韩使者金鼎来,方奁馈送烦舆台。
辽东太守远自献,临淄掾吏谁为材。
吾生东归收一斛,包苴未肯钻华屋。
分送羹材作眼明,却取细书防老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5:33
鳆鱼行
作者: 苏轼 〔宋代〕
渐台人散长弓射,初啖鳆鱼人未识。
西陵衰老繐帐空,肯向北河亲馈食。
两雄一律盗汉家,嗜好亦若肩相差。
莽操皆嗜鳆鱼。
食每对之先太息,不因噎呕缘疮痂。
中间霸据关梁隔,一枚何啻千金直。
百年南北鲑菜通,往往残馀饱臧获。
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
磨沙瀹沈成大胾,剖蚌作脯分馀波。
君不闻蓬莱阁下驼棋岛,八月边风备胡獠。
舶船跋浪鼋鼍震,长镵铲处崖谷倒。
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
肉芝石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
中都贵人珍此味,糟浥油藏能远致。
割肥方厌万钱厨,决眦可醒千日醉。
三韩使者金鼎来,方奁馈送烦舆台。
辽东太守远自献,临淄掾吏谁为材。
吾生东归收一斛,包苴未肯钻华屋。
分送羹材作眼明,却取细书防老读。
人们在渐台聚散,长弓射手们开始捕捉鳆鱼,初尝鳆鱼的人们尚未认识这种美味。西陵的衰老和空荡荡的帐篷,不愿向北河求食。两雄之鱼同样打劫汉家的食物,嗜好似乎也如肩膀间的差别。莽撞的操控者们都喜欢鳆鱼,吃的时候总是先叹息,没因噎呕而留下伤痕。中间隔着关梁,鱼的一枚何止价值千金。百年之间南北的鲑鱼和菜肴往往剩下的残馀丰腴。东边随海舶而来的倭螺,异方的珍宝更加丰富。磨沙和瀹沈成为大块的肉,剖开蚌壳作脯分余波。你难道不知道蓬莱阁下驼棋岛,八月的边风送来了胡獠。舶船在浪中跋涉,鼋鼍震动,长镵铲处崖谷倒下。膳夫善于烹饪华堂的美味,坐着让雕俎生辉光彩。肉芝和石耳不值一提,醋浸的鱼皮真是倚墙而立。中都的贵人珍视这种美味,糟浥和油藏可以远程运送。割肥的美味让人厌烦万钱的厨,决眦也能唤醒千日的醉。三韩的使者带着金鼎来,方奁里馈送着烦琐的舆台。辽东的太守远道而来献礼,临淄的掾吏又是谁来做材料?我一生东归收获一斛,包苴不愿钻进华屋。分送羹材让眼睛明亮,却取细书防止老去的阅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以其诗、词、文、书、画五绝著称。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曾被贬谪,然而他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鳆鱼行》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现了他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饮食文化。
《鳆鱼行》是一首描写食物的诗,诗中通过对鳆鱼及其烹饪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苏轼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渐台人散长弓射”引入,描绘了人们聚散的景象,营造了一个悠闲的氛围。接着,苏轼通过对鳆鱼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味的向往和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思考。
诗中多次提到各种珍馐佳肴,这不仅显示了苏轼对美食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在描写饮食时,苏轼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食物背后的文化和人情。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借助对饮食文化的探讨,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他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哲思。通过对鳆鱼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食的热爱,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深思,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围绕对美食的热爱展开,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对鳆鱼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味的向往,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深思,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向往。
《鳆鱼行》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鳆鱼”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食
C. 友谊
D. 忧愁
诗中提到的“蓬莱阁”象征什么?
A. 理想与仙境
B. 战争与破坏
C. 人生的无常
D. 家庭的温暖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