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6:29
云门道价倾缁白,一去如何经书尺。
乾竺宗旨超隐峰,客至不鸣斋后钟。
杨岐儿孙真铁脊,二子等是僧中龙。
平生我如拆袜线,老来要认本来面。
忆昨二老初相知,竹炉拥衲清夜围。
佛眼霜颅象懒瓒,圜悟辨口吞韩非。
钟山往事无人识,我识二子因师得。
楞伽一句作么生,请问同参俱本色。
云门的道理超越了世俗的标准,一旦离去,如何来解读经书的真谛?
乾竺的宗旨超越了隐秘的高峰,客人到来时不鸣响斋后的钟声。
杨岐的后代真如铁脊般坚韧,二位弟子在僧中也是佼佼者。
我一生就像拆开袜子那样纠缠,老来想要认清自己本来的面貌。
我回忆起两位老人的初次相识,围坐在竹炉边,共享清夜的宁静。
佛的眼光让霜白的头颅显得懒散,圆悟的智慧分辨出口中所吞的韩非。
钟山的往事无人知晓,我却因为师父而了解二位弟子的故事。
楞伽经的一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请问同修的朋友们,真正的本色是什么?
作者介绍:张元干,宋代诗人,工于诗词,受禅宗影响,作品具有哲理性和禅意。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元干对佛教思想的沉思之际,表达了对道理、宗旨、师友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修行的感悟。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张元干对佛教及其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与体悟。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云门、杨岐等宗派的宗教意义,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思索和感悟。张元干在诗中提到的“竹炉拥衲清夜围”,不仅描绘了雅致的修行场景,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对比于前面的哲理思考,这一幕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详。
此外,诗中“佛眼霜颅象懒瓒”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修行的艰辛与内心的懈怠,体现了对自我内省的追求。最后提到的“楞伽一句作么生”,则是对教义的探索与对真理的渴求,展现了诗人渴望与同修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整首诗通过对道理、宗旨的探讨与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尊重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佛教教义的探讨与个人修行的反思,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求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云门”指的是哪个宗派?
“平生我如拆袜线”中的“拆袜线”比喻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楞伽一句”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元干的这首诗与李白《静夜思》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内心的探索,但张元干更侧重于宗教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人事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