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6:06
临江仙 游圆明园
作者: 顾随
眼看重阳又过,难教风日晴和。
晚蝉声咽抱凉柯。
长天飞雁去,人世奈秋何。
落落眼中吾土,漫漫脚下荒坡。
登临还见旧山河。
秋高溪水瘦,人少夕阳多。
眼看着重阳节又过去了,难以使这天气晴朗和谐。
晚蝉的鸣叫在凉爽的树枝上显得微弱。
长空中的大雁飞去,世间的秋天又该如何面对呢?
眼前的家乡依然在,脚下却是一片荒凉的坡地。
再登高望远,依然能见到昔日的山河。
秋天的天空高远,溪水变得瘦弱,傍晚的人少,夕阳却特别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随,现代诗人,曾任职于多所高校,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与创作。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擅长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情感结合。
创作背景: 《临江仙 游圆明园》是在顾随游历圆明园时写成,反映了他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圆明园作为曾经辉煌的皇家园林,现已成为历史的遗迹,诗人借此表达对往昔盛景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临江仙 游圆明园》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在特定时空下的情感与思考。诗的开头,即以“眼看重阳又过”引入,瞬间带出时光流逝的主题,结合传统节日的意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重阳节作为一个与秋天联系密切的节日,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结束,诗人通过“难教风日晴和”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感伤。
接下来的“晚蝉声咽抱凉柯”,则用晚秋的蝉鸣传达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凉柯上的蝉声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孤寂与无情。随着“长天飞雁去”,诗人触及了更深层的思乡情结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飞雁的离去象征着故乡的远去,使人不由得思索起人世间的种种无奈。
在“落落眼中吾土,漫漫脚下荒坡”中,诗人用“吾土”代表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但“荒坡”又突显了现实的苍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最终,诗人重返旧地,见到“旧山河”,但此时的美景已然不再,只有“秋高溪水瘦”的景象映衬着人少夕阳多的孤寂,令人唏嘘。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深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故乡思念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在诗中象征什么?
“晚蝉声咽抱凉柯”中“咽”字的意思是?
诗中“荒坡”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临江仙 游圆明园》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文化内涵。